張彥(Yan Zhang),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博士。2004年8月至2006年5月,在新加坡國立信息與通信技術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NICT)從事研究工作。從2006年8月開始,參與挪威Simula Research Laboratory(http://www.simula.no/)的研究。張(Zhang)博士是網絡安全國際期刊的編輯,目前也是《無線網絡和移動通信》的編輯(Auerbach出版社,CRC出版,Taylor&Francis小組)。他還參與了以下書籍的的編寫:《無線網絡和移動通信中的資源、移動性和安全管理》、《無線網狀網:架構、協(xié)議與標準》、《無線PAN、LAN~I MAN中的毫米波技術》、《分布式天線系統(tǒng):未來無線通信的開放架構》、《無線網狀網的安全》、《無線城域網WiMAX及其演進》、《無線QoS:技術,標準與應用》、《寬帶移動多媒體:技術與應用》、《物體互聯(lián):從RFID到下一代普遍網絡系統(tǒng)》、《無線安全研究手冊》。作者還擔任國際會議IEEE PCAC'07副主席;國際會議ITNG 2007副主席,方向為無線和移動網絡中移動性和資源管理;協(xié)辦PDCS 2006,負責其中無線網狀網方向的研究;參加多個國際會議,擔任技術程序組成員,包括IEEE AINA 2007,IEEE CCNC 2007,WASA'06.IEEE GLOBECOM’2006,IEEE WoNGeN’06,IEEE IWCMC 2006,IEEE IWCMC 2005,ITST 2006和ITST 2005。研究方向包括無線網絡和移動計算中的資源、移動性、能源和安全管理。作者是IEEE和IEEE ComSoc會員。E—mail:yanzhang@ieee.org羅濟軍(Jijun Luo),1999年在中國山東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2000年在德國慕尼黑科技大學獲理學碩士學位。2000年加入Siemens,并在德國亞琛工業(yè)大學攻讀工學博士學位。迄今已經發(fā)表了100多篇科技論文,合著了3本書,擁有多項專利。其技術成果包括無線系統(tǒng)設計、無線協(xié)議、系統(tǒng)架構、無線資源管理、信號處理、編碼和調制技術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該作者在國際學術和研究活動中表現活躍,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Ilology,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agazine,EURASIP Joumals.Frequenz等學報雜志的審稿人,還被推舉為IEEE和歐洲研究組織舉辦的高等技術會議的分會主席和審稿人。目前領導歐洲研究項目,在國際工業(yè)標準化組織中表現活躍。主要研究方向為傳輸技術、無線資源管理、軟件無線電重配置和無線系統(tǒng)設計,是IEEE會員。 E—mail:jesse.luo@ieee.org 胡宏林(HonglinHu),2004年1月在中國科技大學獲通信與信息系統(tǒng)博士學位。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在德國慕尼黑Future Radio,Siemens AG Communications工作。從2006年1月起,就職于上海無線通信研究中心(也稱無線通信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其間還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擔任副教授。胡宏林博士的主要工作是國際標準化與其他合作活動,是IEEE、IEEE ComSoc和IEEE TCPC會員。此外,還擔任IEEE Wireless Com 2005,IEEE ICC 2006,IEEE 1WCMC 2006,IEEE ICC 2007,IEEE/ACM Q2SWinet 2006等國際會議的技術程序委員會成員。從2006年6月開始,擔任John Wiley&Sons無線通信和移動計算欄目的編輯。E—mail:hlhu@iee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