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育中國教育事業(yè)近現代中國畫教育史

近現代中國畫教育史

近現代中國畫教育史

定 價:¥25.00

作 者: 顧平 著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教育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9060003 出版時間: 2008-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11 字數:  

內容簡介

  《近現代中國畫教育史》研究的對象屬于教育范疇,因此對教育觀念與方式的關注便成為研究的基本立足點。也只有厘清不同時期的教育觀念,分析其優(yōu)劣高低、成敗得失,才能真正廓清中國畫教育現代演進的歷程,從而構筑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教育現代性模式。而教育觀念的形成與不同時期的文化思想與觀念密切相關,因為教育價值貼合于文化價值的選擇正進行著現代觀念的演變,文化價值的選擇正影響著教育價值的選擇,教育價值取向隨著文化選擇的轉換而轉換。另一方面,這一特殊教育的教學內容又為中國畫,其本身又是文化觀念最直接的形態(tài)顯現。所以,《近現代中國畫教育史》的研究將從“文化學”的視角展開探討,通過對不同教育模式呈現出的不同特征的分析,破解其文化選擇的社會、人為因素,對比當時的社會實際,分析在不同性質文化互動中不同的處理方式,從而看出中國畫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最后作出價值判斷。

作者簡介

  顧平,男,1965年6月出生,安徽蕪湖人。1991年畢業(yè)于安徽阜陽師范學院美術系,獲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獲藝術史博士學位。2004年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出站博士后?,F為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視覺藝術》雜志主編,《中國美術研究》執(zhí)行主編等。研究方向為藝術史與藝術教育。 主要成果有專著《林風眠》(1999)、《學校美術教育方法研究》(2002)、《皇家贊助與文化認同:南宋院體山水畫風成因研究》(2004)、《美術教育學》(2006)、《返本開新——藝術史、藝術批評與藝術教育論集》(2006)等10部。發(fā)表學術論文5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各一項。獲第三屆全國美術教育論文評比一等獎(2001)、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002)、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2005)、江蘇省優(yōu)秀博士論文(2005)。

圖書目錄

導 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關于“中國畫教育現代性”的思考
  三、理論的選擇
  四、內容框架與重要觀點
第一章 20世紀中國文化特征與中國畫觀念的不同選擇
 第一節(jié) 20世紀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jié) 思想界的“領袖”們對中國畫的主張
 第三節(jié) 重要美術教育家不同中國畫觀念的呈現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二章 百年中國畫教育諸模式述評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徐悲鴻中國畫教育模式
  一、徐悲鴻的文化選擇——唯科學主義
  二、徐悲鴻中國畫教育模式的內容
  三、徐悲鴻中國畫教育模式的評判
 第三節(jié) 潘天壽中國畫教育模式
  一、潘天壽的文化選擇——本位傳統(tǒng)人文主義
  二、潘天壽中國畫教育模式的內容
  三、潘天壽中國畫教育模式的評判
 第四節(jié) 中國畫教育其他模式的述評
  一、“調和中西”與林風眠的中國畫教育主張
  二、“無為而治”與劉海粟的中國畫教育
  三、高劍父與金城的中國畫教育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國畫教育現代型制的構想
 第一節(jié) 問題與資源:百年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宏觀審視
  一、問題
  二、資源
 第二節(jié) 中國畫教育現代型制的內容板塊
  一、中國畫教育對當代文化選擇的路徑
  二、中國畫教育的目標定位
  三、中國畫教育的內容選擇
  四、中國畫教育體制與方法
  五、中國畫教育的評估
 第三節(jié) 本章小結
結語
附錄一 20世紀中國畫教育紀事年表
附錄二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