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謝北京四中讓鄧點養(yǎng)成了不論多忙都要抽空記憶隨筆的習慣,感謝南京大學的小百合網站讓鄧點的隨筆始終有人及時關注和評論!這些東西支撐著她,不論在開心還是郁悶回的時候,始終堅持為我們實時真實的記錄下她在牛津大學一年的學習與生活,從而使不同的人可以不同角度從這本書中獲得一些新的信息。對爺爺奶奶輩而言,這本書部分回答了孫兒們出去安不安全、讀不讀書、住得如何、吃的怎樣等問題。如讀書問題,這本書告訴我們,牛津大學很傳統,很正規(guī),獎學金不多,學生的學習任務很重,一個南京大學的優(yōu)秀生在那里如不十分努力地學習,就難以按時畢業(yè)。對父母輩而言,這本書部分回答了縈繞在心中的問題:80后的獨生子女出國,有獨立生活能力嗎?女孩子本科畢業(yè)才出去留學晚不晚?牛津大學一年制的碩士教育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孩子們在語言適應、課程適應、方法適應、環(huán)境適應、情感適應方面情況怎樣?畢業(yè)后是繼續(xù)攻博還是先工作一段為好?如語言適應問題,雖然鄧點的GMAT成績達到740+5.5,但要適應牛津音英語教學,仍然需要近半年的時間,而如果是聽美音,中國學生感覺就會好些。對鄧點的同輩特別是弟妹們而言,這本書則傳遞了更多可資參考的新信息:英國好不好玩,牛津大學啥樣,有沒有獎學金:中國學生多不多;學習難不難;生活消費貴不貴;社會活動多嗎;上網方便嗎;有沒有K歌房;能不能游泳、輪滑;怎樣兼顧學習和旅游;如何發(fā)展友誼和愛情;十分孤獨郁悶了怎么辦;會不會去信了宗教。書中記錄的作者艱難度過聽力、閱讀、寫作、考試關口的心路歷程,讓人深深感覺到每一代、每一個人的成長都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