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shù)情形下,以這樣的方式感受到的新的自我會帶來良好的價值感、自信和自我認同。但這種自信也不是就簡單地意味著快慰,它也有可能伴隨著巨大的痛苦??偟恼f來,與自我感受相關的生命體驗就是那些將人置于自我極限邊緣的、在生死攸關的考驗中超越這一極限的體驗;是那些自己在與周圍事物的比對中顯現(xiàn)本色、而又不為之困擾時的體驗。當自我與他人、自我與周遭世界之間的差異赫然顯現(xiàn)時,自我的本質——多數(shù)是經年以來形成的本質——就會被照亮,那個獨一無二的自我會在某個瞬間變得清晰奪目,讓我們看到他、感受他、瞥見自己的真正面貌。同時,那些不屬于自我的、被外界強加于自我的東西也會顯露無遺。不過,由于人們并不能隨時感受到自我,所以有人認為,我們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過著沒有自我感覺和自我價值感的生活,甚至是生活在對自我的疏遠之中。在何時、何種情形下能夠感知自我,這原本也是每個人性情當中特有的一部分。但毫無疑問的是:所有的人都經歷過自我感知,而且每當感受不到自我的時候,就會痛苦和迷茫。但這也意味著,除自己以外沒有任何人能夠為我們證實這些獨特的感受。假如能有一些有可比性的自我感知經歷,那倒是可以相互探討交流,但如果某人談到一種他自己的、我們從未經歷過的自我感知歷程,我們便只能沉默。每個人只能自己去尋找自己獨特的感受自我的方式。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個內在的、心理的、同時也是外在的、社會的進程。我們不停地與命運、與他人、與自己打交道,也就不停地推動著這一進程。本書中,我們將探討自我同一性的各個不同方面,并在部分學說的理論視角之下對具體的自我同一性感知行為做出分析。我希望能夠從中找出心理學中那些關于自我價值感和自我同一的復雜構想對于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意義,并最終找到在當代生活中如何擁有良好自我價值感、并走向一個積極靈活的自我同一性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