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電工技術太陽能光伏電池及其應用

太陽能光伏電池及其應用

太陽能光伏電池及其應用

定 價:¥38.00

作 者: (日本)濱川圭弘 著;張紅梅、崔曉華 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新能源技術
標 簽: 獨立電源技術

ISBN: 9787030224880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24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新能源技術”叢書之一。本書主要介紹了太陽能電池及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系統(tǒng)構成和實際應用,包括太陽能發(fā)電的特點、太陽能電池的原理及裝置物性、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模板、多晶硅太陽能電池、非晶硅及微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CIS以及CIGS系太陽能電池、Ⅲ-Ⅴ族太陽能電池、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太陽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住宅用太陽光發(fā)電系統(tǒng)、樓房用太陽光發(fā)電模板及其系統(tǒng)、空間太陽能發(fā)電所,等等。本書可供從事太陽能光伏電池及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研究、設計、運行和管理等工作的專業(yè)科技人員、技術管理人員使用,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師生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濱川圭弘,1958年大阪大學研究生院碩士畢業(yè),1958年大阪大學助教,1962年大阪大學講師,1964年大阪大學工學博士,1964年大阪大學助教授,1965~1967年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客座教授,1976年大阪大學教授,1992年大阪大學極限物質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大阪大學名譽教授,1996年立命館大學教授,1998年學校法人立命館副總長,立命館大學副學長,2003年至今學校法人立命館總長顧問,教授。

圖書目錄

1 總論
1.1 引言
1.2 能源革命與文明的進步
1.3 能量的需求預測與能源資源
1.4 3E的三重矛盾與解決策略
1.5 太陽能的質和量
1.6 太陽能發(fā)電的獨特特點
引用·參考文獻
2 太陽能電池的原理及裝置物性
2.1 引言
2.2 半導體的光吸收和光傳導效率
2.3 半導體的光電效應
2.4 太陽能電池的原理及能量轉換效率
2.5 理論極限效率和太陽能電池的損失
2.6 高效率化技術及其裝置物性
引用·參考文獻
3 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模板
3.1 引言
3.2 單晶硅太陽能硅片的制造方法
3.2.1 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特點
3.2.2 單晶硅鑄模的制造
3.2.3 單晶硅硅片的制造
3.2.4 電池片的形成
3.2.5 電池片高效率化的技術
3.3 HIT太陽能電池片及其制造方法
3.3.1 HIT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3.3.2 HIT太陽能電池片的特點
3.4 大面積太陽能電池模板
3.4.1 太陽能電池模板的種類
3.4.2 太陽能電池模板的制造過程
3.4.3 太陽能電池模板的評價
3.5 采光型太陽能電池模板
3.6 超高效率太陽能電池
3.6.1 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3.6.2 電池片制造方法的進展
引用·參考文獻
4 多晶硅太陽能電池
4.1 引言
4.2 多晶硅鑄模的制造技術
4.3 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化技術
4.4 多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開發(fā)
4.5 結束語
引用·參考文獻
5 非晶硅及微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
5.1 引言
5.2 Si系薄膜的制作、基礎物性和太陽能電池的裝置
5.2.1 Si系薄膜的制作
5.2.2 Si系薄膜的基礎物性
5.2.3 Si系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裝置
5.3 無結晶硅太陽能電池及其性能
5.3.1 a-SiC/a-Si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5.3.2 a-Si太陽能電池大面積模板的制造及其高效率化
5.3.3 a-Si太陽能電池的可靠性
5.4 薄膜微晶硅(μc-Si)太陽能電池及其性能
5.5 非晶硅/微晶硅型串聯(lián)太陽能電池
引用·參考文獻
6 CIS以及CIGS系太陽能電池
6.1 引言
6.2 CIS以及CIGS系半導體的基礎物性及其特性
6.2.1 CIGS系半導體的特點
6.2.2 禁帶寬度控制
6.2.3 多樣的結晶相和固有缺陷
6.3 CIS以及CIGS系太陽能電池的結合形式與制法
6.3.1 CIGS系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
6.3.2 組成比和電池片特性
6.3.3 Na的添加效果
6.3.4 蒸鍍法
6.3.5 硒化法
6.4 模板制造法及其規(guī)模生產(chǎn)技術
6.4.1 集成化技術
6.4.2 提高效率的技術
6.4.3 可靠性評價
6.5 R&D領域的新進展
6.5.1 Cd自由緩沖層
6.5.2 柔性基片
6.5.3 S系、A1系等新材料
6.5.4 聚光電池片
6.5.5 宇宙空間應用
6.5.6 4端子串聯(lián)的高效率化
6.6 結束語
引用·參考文獻
7 Ⅲ-Ⅴ族太陽能電池
7.1 引言
7.2 Ⅲ-Ⅴ族半導體太陽能電池所用材料的特點
7.2.1 Ⅲ-Ⅴ族化合物半導體的基礎物性和光電特性
7.2.2 Ⅲ-Ⅴ族系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的特點
7.3 GaAs系太陽能電池片的結構及其制法
7.3.1 GaAs系太陽能電池
7.3.2 InP系太陽能電池
7.3.3 新型太陽能電池——量子阱結構太陽能電池
7.3.4 薄膜太陽能電池
7.3.5 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方法
7.4 超高效率多結太陽能電池及其構成
7.5 聚光型太陽能電池技術及其現(xiàn)狀
7.6 R&D領域的新進展
引用·參考文獻
8 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
8.1 引言
8.2 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的特征
8.3 基本原理和理論可達到的效率
8.3.1 基本原理和已報道的太陽能電池性能
8.3.2 理論可達到的效率
8.4 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和制造方法
8.4.1 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8.4.2 Graetzel Cell的制作方法
8.5 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現(xiàn)狀和性能
8.5.1 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技術的性能發(fā)展
8.5.2 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的穩(wěn)定性
8.6 R&D領域的新進展
8.6.1 新型高性能增感色素的開發(fā)
8.6.2 新型氧化物半導體薄膜光電極
8.6.3 電解質溶液的固體化.擬固體化
8.6.4 塑料太陽能電池
引用·參考文獻
9 太陽能電池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9.1 引言
9.2 太陽能計算器
9.3 太陽能手表
9.4 其他應用
9.5 交通系統(tǒng)的應用
9.6 受災、求助體系的應用
9.7 日常生活應用的新展望
10 住宅用太陽光發(fā)電系統(tǒng)
10.1 引言
10.2 住宅用太陽光發(fā)電系統(tǒng)設置方法的種類
1O.3 獨立型系統(tǒng)和聯(lián)系型系統(tǒng)
10.4 動力調節(jié)器
10.4.1 系統(tǒng)聯(lián)系技術
10.4.2 與屋頂形狀對應的設置多樣化的組合技術
10.5 導入實例
10.6 今后的努力
10.6.1 原材料價格的下降
10.6.2 通過商品開發(fā)擴大市場
10.6.3 具備集體聯(lián)系的課題的解決
10.6.4 由于再循環(huán)和再利用產(chǎn)生的長壽命化
10.6.5 可靠性和認證制度
10.7 結束語
引用·參考文獻
11 樓房用太陽光發(fā)電模板及其系統(tǒng)
11.1 引言
11.2 樓房用建材一體型太陽光發(fā)電系統(tǒng)的特點
11.3 實用例子介紹
11.4 進一步提高采光型模板價值的方法
11.5 樓房用建材一體化型太陽能電池
11.6 今后的展望
12 空間太陽光發(fā)電所
12.1 引言
12.2 空間開發(fā)的歷史
12.3 宇宙空間的特征和魅力
12.4 宇宙太陽光發(fā)電所SPS和其關鍵技術
12.5 SPS用太陽能電池及其特殊性
12.6 微波發(fā)送接受系統(tǒng)及其關鍵技術
12.7 太陽能繁殖器的設想
引用·參考文獻
13 太陽光發(fā)電的展望
13.1 日本的能源政策和新陽光計劃
13.2 太陽光發(fā)電技術開發(fā)項目及其現(xiàn)狀
13.2.1 太陽光發(fā)電技術的開發(fā)
13.2.2 集中聯(lián)系型太陽光發(fā)電系統(tǒng)的實證研究
13.3 21世紀太陽光發(fā)電技術的展望
13.3.1 能源政策和太陽光發(fā)電
13.3.2 太陽光普及與擴大的課題
13.3.3 21世紀的太陽光發(fā)電技術
13.3.4 21世紀的太陽光發(fā)電技術的研究開發(fā)
13.4 太陽光發(fā)電的新作用和將來的展望
引用·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