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蓖瑫r為了切實落實《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我們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對理論和實踐教材進行了重新編寫,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建國以來,我國體育教材雖幾經改革,但基本是沿用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的教學內容,人與運動的目的、手段、關系完全顛倒了,成為動作技能的不斷重復和強化,對學生的身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而學生體質的增強,健身意識的形成,健身能力的培養(yǎng),健身文化的陶冶,健身習慣的養(yǎng)成等方面被忽視,因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個性、人格、尊嚴、價值及社會生存和適應能力的健康成長、發(fā)展及完善。面向21世紀我國高校體育多元性的教育目標是:健康第一,完善體格,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增強意志,培養(yǎng)自信,促進思維發(fā)展,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及競爭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提高對社會的責任心。根據中央教育改革的精神,結合現代高校體育的新理念,在總結過去教材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我們編寫了這本教材。教材內容以體育價值觀和思想品德教育為核心,立足于素質教育,體現了時代精神,重視教學過程和過程評價,突出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系統(tǒng)性、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體育具有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的特點,它運用了人體的生理學和心理學以及醫(yī)學和社會科學等理論闡述體育科學,使之成為較完善的體育科學體系,成為學生學習、體育鍛煉的良師益友及健康生活的終身伴侶。本教材的編寫是在新《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教學指導綱要》指導下進行的,但由于我們的理論水平有限和對新《綱要》理解上的差距,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廣大同行給予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