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承載著法國一整代人的激情和夢想:那時,作為精神領袖的薩特正值巔峰時期,他和波伏瓦的情侶關系成為許多年輕人模仿的對象。本書根據作者的故事片劇本《薩特,激情的年代》改編而成,它串聯(lián)起了薩特在20世紀50、60年代的經歷。1960年,薩特與120位持不同政見者宣誓支持阿爾及利亞的獨立,不服從國內政府的專制。由于戴高樂說過“我們是不會逮捕伏爾泰的”,薩特公開挑戰(zhàn)政府并沒有遭到警察逮捕,但卻遭到右翼的威脅。6000多名老兵在游行時呼喊著“法國的阿爾及利亞”和“槍斃薩特”的口號,更有人向薩特的住處扔了一顆炸彈,將他與母親住了16年的公寓炸毀。盡管如此,薩特仍以其存在主義的人世精神參與各種斗爭:他和波伏瓦先后訪問了蘇聯(lián)、古巴和中國。1964年,他更是拒絕了舉世矚目的諾貝爾獎,表明“知識分子不接受官方榮譽”的立場。然而,本書并不流于對歷史事件的簡單追溯和鋪陳,作者依據與薩特多年接觸的經驗,以及對薩特身邊人的拜訪,加入了許多關于薩特的軼事趣聞和調侃打趣。在一種類似于小說的敘事中追溯何謂存在主義,何謂按照存在主義原則生存重塑了一位生活中的薩特,同波伏瓦、同《現(xiàn)代》雜志社關系中的薩特,以及愛情生活中的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