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Pro/E新編Pro/ENGINEER 野火版3.0入門與提高

新編Pro/ENGINEER 野火版3.0入門與提高

新編Pro/ENGINEER 野火版3.0入門與提高

定 價:¥45.00

作 者: 神龍工作室 編著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Pro E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5186850 出版時間: 2008-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80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是指導初學者學習Pro/ENGINEER野火版3.0的入門書籍。書中圖文并茂地介紹了初學者學習Pro/ENGINEER野火版3.0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全書共分15章,包括Pro/ENGINEER野火版3.0入門,草繪,建?;A,零件設計,曲面設計,裝配設計,模型分析與零件設置,模型的視圖管理,零件庫的管理,工程圖的制作,模具設計基礎,拔模檢測與收縮率,分型面,模具體積塊與開模和澆注系統、水線以及輔助功能等。本書附帶一張精心開發(fā)的專業(yè)級多媒體教學光盤,它采用全程語音講解、情景式教學、詳細的圖文對照和真實的情景演示等方式,緊密結合書中的內容通過27個精彩實例對Pro/ENGINEER野火版3.0的各個知識點進行了深入的講解,一步一步地引導讀者學習Pro/ENGINEER野火版3.0在實際中的應用。光盤中還包括書中各章“過關練習題”對應的習題答案,書中各個實例對應的素材與模板,以及一本內含260個經典的Pro/ENGINEER野火版3.0實戰(zhàn)技巧的電子版圖書,大大地擴充了本書的知識范圍。本書既適合Pro/ENGINEER初、中級讀者閱讀,又可以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yè)或者企業(yè)的培訓教材,同時對Pro/ENGINEER高級用戶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暫缺《新編Pro/ENGINEER 野火版3.0入門與提高》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Pro/ENGINEER野火版3.0入門 1
1.1 功能簡介 2
1.1.1 概述 2
1.1.2 軟硬件需求 2
1.2 工作界面 3
1.2.1 主窗口環(huán)境 3
1. 標題欄 3
2. 菜單欄 4
3. 工具欄 4
4. 消息區(qū) 5
5. 導航選項卡 5
6. 操控面板 5
7. 工作區(qū) 5
1.2.2 對話框和窗口的操作 6
1. 通用對話框 6
2. 模型對話框 6
3. 信息瀏覽器窗口 6
1.2.3 設置工作目錄 6
1.3 環(huán)境設置 7
1.3.1 環(huán)境設置 7
1.3.2 系統的顏色設置 8
1. 界面顏色設置 8
2. 圖元顏色設置 9
1.4 本章小結 10
1.5 過關練習題 10
第2章 草繪 11
2.1 草繪基礎 12
2.1.1 進入草繪環(huán)境 12
2.1.2 草繪前的準備 14
1. 設置【草繪器優(yōu)先選項】對話框 14
2. 有關放大、縮小和移動草圖 15
3. 顯示與隱藏的設置 15
4. 草繪【目的管理器】的操作 15
5. 草繪中應注意的幾點 15
2.1.3 繪制直線/中心線 16
1. 直線的繪制 16
2. 創(chuàng)建與兩個圖元相切的直線 16
3. 繪制中心線 17
2.1.4 繪制矩形 17
2.1.5 繪制圓/橢圓 17
1. 通過圓心和圓上一點繪制圓 17
2. 繪制同心圓 18
3. 通過圓上3點創(chuàng)建圓 18
4. 創(chuàng)建與3個圖元相切的圓 19
5. 繪制橢圓 19
2.1.6 繪制圓弧/圓錐弧 19
1. 3點圓弧 19
2. 同心圓弧 20
3. 圓心、端點弧 20
4. 創(chuàng)建與3個圖元相切的弧 20
5. 創(chuàng)建錐形弧 21
2.1.7 繪制圓形/橢圓形圓角 21
1. 圓形圓角 21
2. 橢圓形圓角 22
2.1.8 繪制樣條曲線 22
2.1.9 創(chuàng)建點/參考坐標系 22
2.1.10 創(chuàng)建文本 22
2.1.11 將外部數據插入到活動對象 23
2.2 尺寸標注和修改 24
2.2.1 直線尺寸標注 24
1. 標注線段的尺寸 24
2. 標注點到線的尺寸 24
3. 標注線到線的尺寸 24
4. 標注點到點的尺寸 25
2.2.2 圓/圓弧的標注 25
1. 直徑的標注 25
2. 半徑的標注 25
2.2.3 角度的標注 26
1. 兩條直線之間的角度標注 26
2. 圓弧的角度標注 26
2.2.4 修改尺寸標注 26
1. 將弱尺寸轉變?yōu)閺姵叽纭?6
2. 移動尺寸到合適的位置 27
3. 修改尺寸值 27
4. 鎖定尺寸 28
5. 替換尺寸 28
2.3 草圖的編輯 28
2.3.1 比例縮放和旋轉圖元 28
2.3.2 復制圖元 29
2.3.3 鏡像圖元 29
2.3.4 裁剪圖元 30
1. 動態(tài)裁剪圖元 30
2. 將圖元裁剪到其他圖元或幾何 30
3. 在選取點分割圖元 30
2.3.5 刪除圖元 31
2.3.6 移動和修改圖元 31
1. 直線 31
2. 圓 31
2.4 草繪中的幾何約束 32
2.4.1 約束的種類 32
2.4.2 創(chuàng)建與刪除約束 32
1. 創(chuàng)建約束 32
2. 刪除約束 33
2.4.3 解決約束沖突 33
2.5 草繪實例 34
2.5.1 草繪實例1 34
1. 新建草繪文件 34
2. 創(chuàng)建中心線 34
3. 創(chuàng)建同心圓 34
4. 繪制手柄 35
5. 繪制扳手口 35
6. 裁剪與創(chuàng)建圓角 35
7. 標注尺寸及尺寸修改 35
8. 保存文件 36
2.5.2 草繪實例2 37
1. 新建草繪文件 37
2. 草繪圖元 37
3. 鏡像圖元 38
4. 旋轉圖元 38
2.5.3 草繪實例3 38
1. 添加相切約束 39
2. 創(chuàng)建圓角 39
3. 修剪多余的線條 39
2.5.4 草繪實例4 40
1. 新建草繪文件 40
2. 創(chuàng)建中心線 40
3. 創(chuàng)建圓 40
4. 創(chuàng)建正六邊形 40
2.5.5 草繪實例5 42
2.6 本章小結 44
2.7 過關練習題 44
第3章 建?;A 45
3.1 基本概念 46
3.2 常用的基準特征 46
3.2.1 基準平面 46
1. 基準平面概述 46
2. 創(chuàng)建基準平面實例 47
3. 基準特征顯示與隱藏 49
3.2.2 基準軸 49
3.2.3 基準點 50
1. 在邊線上 51
2. 在頂點上 51
3. 在中心點處 51
4. 偏移坐標系 52
5. 草繪點 52
3.2.4 坐標系 53
3.2.5 基準曲線 54
1. 草繪基準曲線 54
2. 通過點創(chuàng)建基準曲線 55
3. 自文件創(chuàng)建基準曲線 56
4. 使用剖截面 56
5. 從方程 57
3.3 Pro/ENGINEER軟件中的模型樹 57
3.3.1 模型樹界面及顯示切換 57
1. 模型樹的顯示 57
2. 模型樹中項目的顯示 58
3.3.2 模型搜索 58
3.3.3 模型顏色及光照設置 59
1. 顏色與外觀設置 59
2. 光照設置 60
3.3.4 三維模型觀察 62
1. 模型的縮放 62
2. 模型的定位 62
3.4 設置零件模型的屬性 63
3.4.1 零件模型材料的設置 63
3.4.2 零件模型單位的設置 63
1. 新建單位制 63
2. 轉換單位制 64
3. 復制單位制 64
3.5 特征的編輯操作 65
3.5.1 尺寸修改及重新生成 65
3.5.2 特征的編輯定義 67
3.5.3 特征的隱含和刪除 67
1. 特征的隱含和恢復 68
2. 特征的刪除 69
3.5.4 特征的撤消和重做功能 69
3.5.5 特征之間的父子關系 70
1. 查看特征之間的父子關系 70
2. 刪除具有子特征的父特征 70
3.5.6 調整特征之間的生成順序 70
3.5.7 特征的插入 72
3.6 Pro/ENGINEER軟件中的層 73
3.6.1 層的操作界面及顯示控制 73
1. 進入層操作界面 73
2. 層樹的顯示與控制 73
3. 選取活動層對象 74
4. 創(chuàng)建新層 74
5. 將項目添加到層 75
6. 設置層的隱藏 75
7. 將層的顯示狀態(tài)與層一起保存 76
3.7 本章小結 76
3.8 過關練習題 76
第4章 零件設計 77
4.1 零件設計基礎 78
4.1.1 加材料/減材料特征 78
1. 從無到有 78
2. 添加特征 78
4.1.2 特征生成方向的選擇 78
4.2 拉伸特征 79
4.2.1 拉伸特征創(chuàng)建的一般過程 79
1. 新建零件文件 79
2. 創(chuàng)建拉伸特征1 79
3. 創(chuàng)建拉伸特征2 80
4. 創(chuàng)建孔 81
5. 保存文件 82
6. 清除文件 82
4.2.2 拉伸屬性 82
1. 特征類型 82
2. 放置屬性 82
3. 單側拉伸與雙側拉伸 83
4. 拉伸深度 83
4.3 旋轉特征 84
4.3.1 旋轉特征創(chuàng)建的一般過程 84
1. 新建零件文件 84
2. 創(chuàng)建旋轉特征 84
3. 保存文件 85
4. 清除文件 85
4.3.2 旋轉屬性 85
4.4 掃描特征 86
4.4.1 掃描特征創(chuàng)建的一般過程 86
1. 創(chuàng)建零件文件 86
2. 創(chuàng)建掃描軌跡線 86
3. 創(chuàng)建掃描截面 87
4. 保存文件 87
5. 清除文件 87
4.4.2 掃描屬性 87
1. 掃描的種類 87
2. 【屬性】菜單 88
3. 掃描截面 88
4.5 混合特征 89
4.5.1 混合特征創(chuàng)建的一般過程 89
1. 創(chuàng)建零件文件 89
2. 創(chuàng)建混合特征的第1個截面 89
3. 創(chuàng)建混合特征的第2個截面 90
4. 繪制混合特征的第3個截面 90
5. 輸入截面間的深度值 91
4.5.2 混合屬性 91
1. 混合特征的種類 91
2. 【混合選項】與【屬性】菜單 91
4.6 螺旋掃描特征 94
4.6.1 螺旋掃描特征創(chuàng)建的一般過程 94
1. 新建零件文件 94
2. 創(chuàng)建螺旋掃描軌跡線 94
3. 創(chuàng)建螺旋掃描特征的截面 95
4. 保存文件 95
5. 清除文件 95
4.6.2 螺旋掃描屬性 96
1. 【屬性】菜單 96
2. 可變螺距掃描 96
4.7 倒角特征 97
4.7.1 創(chuàng)建倒角的一般過程 97
1. 添加邊倒角 98
2. 添加拐角倒角 98
4.7.2 倒角屬性 99
1. 倒角類型 99
2. 【選出/輸入】菜單 99
4.8 圓角特征 99
4.8.1 簡單圓角特征的創(chuàng)建 99
4.8.2 完全倒圓角特征的創(chuàng)建 100
4.9 孔特征 101
4.9.1 直孔的創(chuàng)建 102
4.9.2 草繪孔的創(chuàng)建 103
4.9.3 標準孔的創(chuàng)建 104
4.9.4 孔的屬性 105
1. 孔的放置類型 105
2. 標準螺孔的種類 105
4.10 抽殼特征 106
4.11 筋特征 107
4.12 特征的復制 108
4.12.1 鏡像復制特征 108
4.12.2 平移復制特征 110
4.12.3 旋轉復制特征 111
4.13 特征的陣列 112
4.13.1 創(chuàng)建一般的矩形陣列 112
4.13.2 創(chuàng)建尺寸變化的陣列 113
4.13.3 創(chuàng)建環(huán)形陣列 115
4.14 零件設計實例 117
4.14.1 實例1 117
1. 新建文件 117
2. 創(chuàng)建底座 118
3. 創(chuàng)建支承板 118
4. 創(chuàng)建圓筒軸承 119
5. 創(chuàng)建加強肋板 120
6. 創(chuàng)建凸臺 120
4.14.2 實例2 122
1. 創(chuàng)建零件文件 122
2. 創(chuàng)建旋轉主體 122
3. 創(chuàng)建六角拉伸特征 122
4. 創(chuàng)建螺紋特征 123
5. 創(chuàng)建孔 125
6. 創(chuàng)建倒角 126
4.14.3 實例3 126
1. 創(chuàng)建零件文件 126
2. 創(chuàng)建混合特征 126
3. 創(chuàng)建殼特征 128
4. 創(chuàng)建把手 128
4.14.4 實例4 129
1. 創(chuàng)建零件文件 129
2. 創(chuàng)建拉伸基礎特征 129
3. 創(chuàng)建外齒 131
4. 創(chuàng)建齒輪內孔 132
4.14.5 實例5 134
1. 特征失敗的出現 134
2. 解決特征失敗的方法 135
4.15 本章小結 136
4.16 過關練習題 136
第5章 曲面設計 137
5.1 創(chuàng)建曲面特征 138
5.1.1 網格顯示 138
5.1.2 創(chuàng)建曲面拉伸特征 139
1. 創(chuàng)建新文件 139
2. 創(chuàng)建曲面拉伸特征 139
5.1.3 創(chuàng)建曲面旋轉特征 140
1. 創(chuàng)建新文件 140
2. 創(chuàng)建曲面旋轉特征 140
5.1.4 創(chuàng)建曲面掃描特征 141
1. 創(chuàng)建新文件 141
2. 創(chuàng)建掃描曲面特征 142
5.1.5 創(chuàng)建曲面混合特征 143
1. 創(chuàng)建新文件 143
2. 創(chuàng)建混合曲面特征 143
5.1.6 創(chuàng)建邊界曲面特征 144
5.1.7 創(chuàng)建平整曲面特征 146
1. 創(chuàng)建新文件 146
2. 創(chuàng)建平整曲面特征 146
5.2 曲面基礎特征操作 147
5.2.1 曲面的復制 147
5.2.2 曲面的鏡像 148
5.2.3 曲面的偏移 148
5.2.4 曲面的旋轉 149
5.3 曲面的合并與延伸 150
5.3.1 曲面的合并 150
1. 求交 150
2. 連接 151
5.3.2 曲面的延伸 151
1. 延伸至指定距離 151
2. 延伸至指定平面 152
5.4 曲面的修剪 153
5.5 將曲面面組轉變?yōu)閷嶓w 154
5.5.1 使用【編輯】>【實體化】菜單項154
5.5.2 使用【編輯】>【偏移】菜單項 155
5.5.3 使用【編輯】>【加厚】菜單項 156
5.6 曲面設計實例 157
1. 創(chuàng)建新文件 157
2. 創(chuàng)建基準曲線 158
3. 創(chuàng)建鼠標外殼曲面 160
5.7 本章小結 162
5.8 過關練習題 162
第6章 裝配設計 163
6.1 裝配約束與裝配類型 164
6.1.1 進入裝配界面 164
6.1.2 裝配約束類型 164
1. 【匹配】約束 164
2. 【對齊】約束 165
3. 【插入】約束 165
4. 【相切】約束 165
5. 【坐標系】約束 165
6. 【線上點】約束 166
7. 【曲面上的點】約束 166
8. 【曲面上的邊】約束 166
9. 【缺省】約束 166
10. 【固定】約束 166
6.2 創(chuàng)建裝配體的一般過程 167
1. 創(chuàng)建新文件 167
2. 創(chuàng)建裝配體 167
6.3 裝配中的元件放置 171
1. 引入第1個零件 171
2. 引入第2個零件 172
3. 引入第3個零件 173
6.4 零件的復制與陣列 173
6.4.1 元件復制 173
6.4.2 元件陣列 174
1. 參照陣列 174
2. 尺寸陣列 175
6.4.3 元件鏡像 176
6.5 對裝配圖中的零件的操作 177
6.5.1 重定義零件裝配關系 177
6.5.2 零件的隱含與恢復 178
6.5.3 零件的重新排序 179
6.6 在裝配體中修改和創(chuàng)建零件 179
6.6.1 在裝配體中修改零件 179
1. 修改零件的尺寸 179
2. 元件的打開與刪除 181
6.6.2 在裝配體中創(chuàng)建新零件 182
6.7 布爾運算 183
6.7.1 相交 183
1. 創(chuàng)建裝配體 183
2. 創(chuàng)建相交特征 184
6.7.2 合并 185
6.7.3 切除 187
6.8 允許假設 188
6.9 層的操作 190
6.10 裝配實例 191
6.10.1 創(chuàng)建零件1 191
1. 創(chuàng)建新文件 191
2. 創(chuàng)建拉伸特征1 191
3. 創(chuàng)建拉伸特征2 192
6.10.2 創(chuàng)建零件2 193
1. 創(chuàng)建新文件 193
2. 創(chuàng)建拉伸特征1 194
3. 創(chuàng)建拉伸特征2 195
4. 創(chuàng)建拉伸特征3 196
6.10.3 裝配 197
1. 創(chuàng)建新文件 197
2. 創(chuàng)建裝配體 198
6.11 本章小結 200
6.12 過關練習題 200
第7章 模型分析與零件設置 201
7.1 模型的測量 202
7.1.1 距離的測量與分析 202
7.1.2 角度的測量與分析 203
7.1.3 長度的測量與分析 203
7.1.4 面積的測量與分析 204
7.1.5 測量兩坐標之間的轉換值 205
7.1.6 測量直徑 205
7.2 模型的分析 206
7.2.1 模型的質量屬性分析 206
7.2.2 模型的剖截面質量屬性分析 206
7.2.3 模型的單側體積的分析 207
7.2.4 模型的配合間隙的分析 207
7.2.5 模型的短邊分析 208
7.2.6 模型的裝配干涉分析 209
7.2.7 曲線與曲面的曲率分析 209
7.3 零件設置 211
7.3.1 設置單位制 211
7.3.2 設置參照控制 211
7.4 本章小結 212
7.5 過關練習題 212
第8章 模型的視圖管理 213
8.1 定向視圖 214
8.2 樣式視圖 215
8.3 截面視圖 216
8.3.1 平面剖截面 216
8.3.2 偏距剖截面 218
8.4 模型的簡化表示 219
8.5 模型的分解 221
8.5.1 模型的分解方法 221
8.5.2 模型的分解狀態(tài) 223
8.6 組合視圖 225
8.7 本章小結 226
8.8 過關練習題 226
第9章 零件庫的管理 227
9.1 零件庫的建立 228
9.1.1 建立零件庫 228
9.1.2 查看子零件 230
9.1.3 調用子零件 231
9.2 零件庫的操作 232
9.2.1 鎖定子零件 232
9.2.2 零件庫的驗證 232
9.2.3 刪除子零件或零件庫 233
9.3 本章小結 234
9.4 過關練習題 234
第10章 工程圖的制作 235
10.1 工程圖的設計步驟與流程 236
10.1.1 進入工程圖界面 236
10.1.2 工程圖界面簡介 238
1. 【文件】菜單 238
2. 【編輯】菜單 238
3. 【視圖】菜單 238
4. 【插入】菜單 239
5. 【分析】菜單 239
6. 【信息】菜單 239
10.2 創(chuàng)建視圖 240
10.2.1 一般視圖 240
10.2.2 投影視圖 241
10.2.3 旋轉視圖 244
10.2.4 詳圖視圖 245
10.2.5 輔助視圖 246
10.3 視圖的操作 247
10.3.1 移動視圖及鎖定視圖移動 247
10.3.2 刪除視圖 247
10.3.3 拭除與恢復視圖 248
1. 拭除視圖 248
2. 恢復視圖 248
10.3.4 修改視圖 248
10.3.5 視圖的顯示 248
10.4 工程圖的尺寸標注與注釋 250
10.4.1 尺寸標注簡介 250
1. 顯示/拭除尺寸 250
2. 草繪尺寸 251
3. 草繪參照尺寸 252
4. 創(chuàng)建坐標尺寸 252
5. 創(chuàng)建幾何公差 252
10.4.2 尺寸標注實例 252
1. 顯示及拭除尺寸 252
2. 草繪尺寸 253
10.4.3 尺寸的操作 255
1. 尺寸的整理 255
2. 移動尺寸 256
10.4.4 添加注釋 258
1. 無方向指引注釋 258
2. 有方向指引注釋 259
10.4.5 標注幾何公差 260
10.4.6 標注表面粗糙度 262
10.5 制作工程圖 263
1. 創(chuàng)建新文件 263
2. 創(chuàng)建基本視圖 264
3. 調整視圖的位置 265
4. 顯示尺寸 265
5. 調整尺寸的位置 265
10.6 尺寸公差與基準 266
10.6.1 添加尺寸公差 266
10.6.2 添加基準 270
10.7 數據交換及打印 271
10.7.1 數據交換 271
10.7.2 打印出圖 272
10.8 本章小結 274
10.9 過關練習題 274
第11章 模具設計基礎 275
11.1 模具設計概述 276
11.1.1 模具設計術語 276
1. 設計模型 276
2. 參照模型 276
3. 工件模型 276
4. 模具模型 276
5. 分型面 276
6. 收縮率 276
7. 拔模斜度 276
11.1.2 創(chuàng)建模具的過程 276
11.2 模具設計工作環(huán)境 279
11.2.1 模具設計界面 279
11.2.2 模具菜單 281
11.2.3 模具模型菜單 282
11.3 模具模型 283
11.3.1 模具模型類型 283
11.3.2 裝配參照零件 284
11.3.3 創(chuàng)建參照零件 286
11.3.4 定位參照零件 287
11.4 創(chuàng)建工件 288
11.4.1 裝配工件 288
11.4.2 自動創(chuàng)建工件 288
11.4.3 手動創(chuàng)建工件 290
11.5 模型設計實例 293
11.5.1 吹塑件 293
1. 創(chuàng)建新文件 293
2. 創(chuàng)建拉伸特征1 293
3. 創(chuàng)建拉伸特征2 294
4. 創(chuàng)建倒圓角特征1 295
5. 創(chuàng)建倒角特征 296
6. 創(chuàng)建倒圓角特征2 296
7. 創(chuàng)建旋轉特征 296
8. 抽殼 297
9. 創(chuàng)建倒圓角特征3 298
10. 保存文件 298
11.5.2 注塑件 298
1. 創(chuàng)建新文件 298
2. 創(chuàng)建混合特征 299
3. 創(chuàng)建倒圓角特征 300
4. 創(chuàng)建殼特征 301
5. 創(chuàng)建拉伸特征1 301
6. 鏡像特征 302
7. 創(chuàng)建孔特征 302
8. 創(chuàng)建拉伸特征2 303
9. 創(chuàng)建交截曲線 304
10. 創(chuàng)建筋特征 305
11. 特征鏡像 305
12. 保存文件 306
11.6 本章小結 306
11.7 過關練習題 306
第12章 拔模檢測與收縮率 307
12.1 產品可模塑性 308
1. 塑件形狀 308
2. 圓角 308
3. 拔模檢測 308
4. 壁厚 308
12.2 拔模檢測 308
12.3 收縮率 312
12.3.1 按尺寸收縮 312
1. 新建文件 312
2. 添加參照模型 312
3. 設定收縮率 313
4. 設置單個尺寸收縮 314
12.3.2 按比例收縮 315
1. 新建文件 315
2. 添加參照模型 315
3. 設定收縮率 316
12.4 本章小結 316
12.5 過關練習題 316
第13章 分型面 317
13.1 分型面簡介 318
13.2 拉伸法創(chuàng)建分型面 319
1. 添加參照模型 319
2. 創(chuàng)建工件 320
3. 拉伸法創(chuàng)建分型面 320
4. 查看分型面 322
13.3 陰影曲面法創(chuàng)建分型面 323
13.4 裙邊法創(chuàng)建分型面 327
1. 添加參照模型 327
2. 創(chuàng)建工件 328
3. 創(chuàng)建影像曲線 329
4. 創(chuàng)建分型面 329
5. 查看分型面 330
13.5 創(chuàng)建含有破孔的分型面 331
1. 文件 331
2. 參照模型 331
3. 工件 332
4. 型面 332
5. 查看分型面 334
6. 合并生成分型面 335
7. 查看分型面 335
8. 檢測分型面 335
13.6 本章小結 336
13.7 過關練習題 336
第14章 模具體積塊與開?!?37
14.1 分割法 338
14.2 草繪 340
14.3 開模 342
1. 創(chuàng)建體積塊 343
2. 模具元件 344
3. 開?!?45
4. 查看開模過程 346
14.4 視圖定義開?!?47
14.5 本章小結 348
14.6 過關練習題 348

第15章 澆注系統、水線以及輔助功能 349
15.1 澆注系統 350
15.1.1 利用澆道創(chuàng)建澆注系統 350
1. 新建文件 350
2. 添加參照模型 350
3. 創(chuàng)建工件 351
4. 創(chuàng)建流道 352
15.1.2 去除材料法創(chuàng)建澆注系統 355
1. 新建文件并添加參照模型 355
2. 創(chuàng)建工件 355
3. 創(chuàng)建流道 355
15.2 水線 357
1. 新建文件并添加參照模型 357
2. 創(chuàng)建工件 357
3. 創(chuàng)建水線 358
4. 檢查水線 360
15.3 頂針孔 361
1. 新建文件并添加參照模型 361
2. 創(chuàng)建工件 362
3. 創(chuàng)建頂針孔 362
15.4 模具檢測 364
15.4.1 模具檢測簡介 364
15.4.2 厚度檢測 365
15.4.3 投影面積計算 367
15.5 塑性顧問 368
1. 啟動塑性分析 368
2. 選取材料并進行澆口位置分析 369
3. 冷卻質量分析 371
4. 縮痕分析 372
5. 模型窗口分析 373
6. 塑料流動性分析 374
15.6 本章小結 376
15.7 過關練習題 376
附錄 Pro/ENGINEER野火版3.0實戰(zhàn)技巧260招37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