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養(yǎng)生法》是中國著名中醫(yī)學家、易學家楊力教授歷經40余年臨床,25年的教研總結出來的健康絕學之作,把《易經》和中醫(yī)融于一體,告訴我們健康快樂、活到天年之法。從書中,我們將知道:我們人體充滿著寶貝,毫不起眼的唾液在危急時刻竟也能成為保護生命的關鍵。我們要常練“吞津法”,可以養(yǎng)腎、助消化,增加提抗力,提升我們的陽氣。氣為陽、寒為陰,寒容易傷氣。保護我們的陽氣就不能讓身體受寒,一生當中我們都要避寒就溫,哪些地方最怕寒呢?一個是腳,寒從腳生,所以在冬天的時候,襪子鞋子都要穿厚點;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腰,腰里藏著我們的腎精之氣,我們的生命之火,因襲一定要注意腰部的保暖。治療氣虛最好的就是參類,人參也好,丹參也好,太子參也好,生條參也好,各種參都可以。用西洋參或者人參3克,再加上5克肉桂沖服,可以更好地保養(yǎng)我們的五臟之氣。我們看到人小的時候,可以不穿衣服,但是,家長都拿個小紅兜肚給帶上,這是因為要保護脾胃之氣,不讓脾胃受寒。太陽是自然界陽氣的來源,我們多曬太陽可以增加我們身體的陽氣。當一輪金色的太陽,正在東方徐徐升起的時候,我們就出來,抬起胳膊,用兩個手的勞宮穴對著太陽,做深呼吸,陽氣就從勞宮穴進入體內,養(yǎng)我們的心和肺。中午,我們摘掉帽子,頭頂的百會穴就把陽氣吸進去了,可以養(yǎng)腦。我們還可以轉過身,低頭,讓太陽從風池穴進來,可以直接進入我們的人體,讓陽氣可以貫通我們的督脈。女人以血為本,所以,就是要注意養(yǎng)血。如果女性例假太多,那么經期過了以后或者是期間,應該多吃一點紅糖、紅棗,或者紅糖煮荷包蛋——用紅糖水煮兩個荷包蛋,一天吃兩個,連吃三到五天,血就補回來了。我有一個病人,也是對“身體變化”馬大哈的人,本來只是口舌上生一點小瘡,他也不稍加注意,依然是喝酒 ,依然吃辣椒,依然吃熱的東西,依然抽煙,后來就逐漸發(fā)展為大便秘結,然而他還不管,還是吃熱的東西,終于有一天,他被抬進了手術室,急性闌尾炎爆發(fā)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的腸子太熱了,火氣太重了,熱毒就變成瘡癰了。很多炎癥,如扁桃體炎、闌尾炎,這些炎癥從哪里來的呢?就是從飲食不注意中來的。熱的東西逐漸集聚以后,就會化火,然后就發(fā)生炎癥。如果飲食調理得好,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關于十二時辰的養(yǎng)生,我總結了一首歌訣,有助于大家更好地遵照每天的時辰來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寅時天亮便起身,喝杯開水樓下行;定時如廁輕如許,卯時晨練最宜人;辰時看書戲幼孫,巳時入廚當灶君;午時進餐酒少飲,未時午休要抓緊;申時讀報寫詩文,酉時戶外看流云;戌時央視新聞到,閉目聆聽好養(yǎng)神;亥時過半快洗漱,子時夢中入畫屏;丑時小解一時醒,輕摩“三丹”氣血盈;脈絡通暢心如水,一覺睡到金雞鳴。遵循不同時辰不同臟腑的活動規(guī)律來養(yǎng)生,我們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也有利于合理安排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例如卯時大腸經值班,起床后要空腹喝一杯水,這樣有便秘的人這樣做就可以幫助你減輕便秘。因為大腸在此時精氣開始旺盛,大腸一鼓動,再加上你的水的幫助,大便就下來了,就能幫助解毒;未時是小腸經值班,這時小腸經把食物里的營養(yǎng)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都送到了血液里邊,血液里邊就滿滿當當的,就像上下班時候街上的車,十分擁擠。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喝一杯空腹水,或者是茶也行,來稀釋你的血液,保護血管;酉時是腎經值班,我們要再喝一杯水。這一杯水非常重要,它可以幫我們把毒排掉,還可以清洗你的腎和膀胱,讓我們不得腎結石,不得膀胱癌,不得腎炎。另外,巳時、申時和戌時是人們工作學習的三個黃金時段,是大腦最活躍的時段,此時學習和工作最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