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90年代的戴城,路小路在一家化工廠上班,他是個愣頭青,不知道未來和生活目標在哪里。跟著一個叫“老牛逼”的師傅混,沒學會半點技術。在機修班,除了擰螺絲之外什么都不會,在電工班,就只會換燈泡。除此之外,還喜歡打游戲、翻工廠的院墻,打架。當然還追女人,他與一個叫白藍的廠醫(yī)產生了愛情,最終因為白藍考上了研究生而離開了他。后來30歲的路小路坐在馬路牙子上對這他的情人講述了那些年發(fā)生的故事。本書的語調貌似調侃,但骨子里卻是痛徹心肺的憂傷和孤獨。作者以這樣語調講述一個小混混的青春的愛戀、感傷、荒蕪和詩意,那些在呼嘯而過的時光中泛起的最值得紀念的碎片?!”緯v述的是一個男孩子孤獨、傷感、無奈而又熱烈的成長。那些青春光影里遍布空洞、疼痛和傷痕的感觸,湮沒在油嘴滑舌的敘事里,更顯出了人生的壓抑和無奈。然而,因為油滑,給我們的心底預先設置了情感的緩沖,所以接受起來沒有距離,也沒有憤怒,甚至還有絲絲縷縷夜色里的溫暖,閃閃爍爍地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