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自孔子以來就一直是在復雜的文化與技術力量沖擊下冶煉自己的文化品質,今天的中國教育同樣也是如此,所以啟動國際視野不僅是為了直面并理解中國現(xiàn)代教育的復雜處境,而且更是表達了一種對中國教育之優(yōu)秀文化底蘊的自信:無論中國教育怎么演變,都不會喪失自孔子以來便已成熟的文化品質、文化精神與追求。相反,其文化品質會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具有包容能力,在任何異域的教育文化面前,中國教育都可以啟動其久經考驗的吸收與融合機制,使其文化內涵在擴充的同時,仍然可以保持其本有的文化精神。具有了這樣一種內在的一致性,文化的思考與責任擔當就將成為研究動力,中國當代的教育變革與發(fā)展并不能以犧牲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基本精神為代價。歷史證明,一個勇于改造與更新自己民族傳統(tǒng)的民族,一個善于保持自己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民族,才是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