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性研究方法如今正日趨完善,應廣大讀者的需要,我們在前兩版基礎上修訂出版了第三版,以展示質性研究方法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和應用前景。本書的初衷是為了說明質性研究方法的復雜性、靈活性及存在的爭議,針對的讀者群主要包括博士研究生、政策分析員及其他研究人員,并為他們的實際工作提供指導。如今,質性研究方法正被廣泛應用于醫(yī)學、教育、城市規(guī)劃、大眾傳媒、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工作等領域?!对O計質性研究》的撰寫源于民族志學工作的神秘性以及質性研究報告的微妙性,這些特性導致一些學生和研究工作者對質性研究甚感迷惑。雖然一些質性研究工作者用一些章節(jié)或附錄講述了他們的研究過程,但他們的文本還是偏向于展示質性研究的哲學范疇和文化基礎,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設計質性研究提供具體化建議,以填補這一領域中的空白。在第三版中,我們廣泛吸取撰寫過質性研究計劃的研究人員的研究經驗,同時受一些博士研究生提出的具有探索性研究問題的啟發(fā),在書中不僅講述了質性研究同傳統(tǒng)民族志學之間的聯(lián)系,而且闡釋了研究者在新時代研究新問題時會遇到的挑戰(zhàn)和困惑。此外,我們還分析了如何用質性研究方法解決主張研究應該為被研究者服務的后現(xiàn)代主義和女性主義研究者提出的新問題。第三版為讀者提供了許多范例,具體說明影響質性研究設計的多個因素,包括研究者的個人能力、技術水平、倫理道德和政治問題。例如,其中一范例講述了研究者在評估社區(qū)發(fā)展研究項目中所面臨的政治民主問題,還有一則范例講述了一些批判理論家在撰寫研究報告時面臨的困惑,他們允許介入被研究者的生活,但又要求保證不改變被研究者的生活。由于設計質性研究是呈非線性分布的,因此在不同階段需要采取不同策略。我們希望書中提到的這些范例可以對讀者的實際研究工作起到有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