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世界經濟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風暴中幸存和發(fā)展

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風暴中幸存和發(fā)展

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風暴中幸存和發(fā)展

定 價:¥39.00

作 者: 辜朝明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國際經濟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6033299 出版時間: 2008-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30 字數:  

內容簡介

  19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為何會那樣嚴重和漫長?這是一個長期以來一直都困惑著經濟學家們的問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現任主席本•伯南克甚至將解明美國大蕭條稱之為依舊無法觸及的“宏觀經濟學圣杯”。但是1990年至2005年的日本大衰退通過證明在傳統(tǒng)對策明顯失效的同時,一個處于后泡沫期的經濟體將會陷入長期衰退,最終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決定性的線索。 《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風暴中幸存和發(fā)展》一書主張每個經濟體都可分為兩個狀態(tài);普通(陽)態(tài)(此時的私營企業(yè)都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和后泡沫(陰)態(tài)(此時的私營企業(yè)要么埋頭于自身債務最小化,要么陷于補救病態(tài)資產債務表的泥沼之中)。盡管傳統(tǒng)經濟學理論可以有效地分析處于陽態(tài)時的經濟現象,但是當試圖解釋諸如“流動性陷阱”這類典型陰態(tài)現象時則顯得力有不逮。對于陰和陽這兩個狀態(tài)之間的辨別可以用來解釋為什么一些政策在某些情況下能夠卓有成效,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則截然相反。事實上,這為宏觀經濟學提供了自凱恩斯的時代以來就一直缺失的重要基礎。這本具有開拓性意義的著作不僅解明了美國大蕭條與日本大衰退的根源,同時也為包括正身陷次債危機之中的美國在內的,那些正在與后泡沫期經濟衰退進行斗爭的國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議。

作者簡介

  辜朝明,日本首屈一指的證券公司——野村證券旗下的研究機構野村綜合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連續(xù)近10年被日本資本和金融市場人士選為最受信賴的經濟學家之一,并為日本歷屆首相就如何應對日本經濟與銀行問題提供咨詢。進入野村證券之前,他作為經濟學家任職于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獲得過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理事會博士會員的榮譽。他著述良多,同時也是早稻田大學客座教授,2001年被美國商業(yè)經濟學會授予艾布拉姆遜獎。他同時還是“商業(yè)周刊在線”的專欄作家以及日本內閣防務戰(zhàn)略會議的唯一一位非日本籍委員。

圖書目錄

導讀
致謝
前言
第一章 日本經濟衰退
一、結構問題與銀行問題無法解釋日本經濟的長期衰退
1.日本的經濟復蘇并非源于結構改革
2.針對供給方的結構問題
3.遭遇需求不足的日本經濟
4.日本的經濟復蘇并非由于銀行問題得到解決
5.日本的經歷與美國20世紀90年代早期遭遇的信貸緊縮完全相反
二、經濟泡沫破滅引發(fā)的資產負債表衰退
1.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歷的資產負債表衰退
2.資產價格的暴跌引發(fā)企業(yè)資產負債表問題
3.日本企業(yè)集體轉向負債最小化
4.經濟泡沫的破滅摧毀了1500萬億日元的財富
5.借貸不足導致經濟陷入頹勢
6.日本企業(yè)的需求下滑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0%
三、財政支出支撐日本經濟
1.為什么經濟泡沫破滅之后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卻沒有減少
2.財政刺激支撐了日本經濟
3.防止危機的人無法成為英雄
4.政府對存款的擔保也有助于化解危機
四、負債最小化與貨幣政策
1.貨幣政策對資產負債表衰退無能為力
2.貨幣政策在缺乏投資需求時將失靈
3.貨幣供應量增長的機理
4.日本政府借貸推動了貨幣供應量的增長
5.財政政策決定了貨幣政策的效果
6.傳統(tǒng)經濟學理論不認同企業(yè)負債最小化
7.德國曾面臨同樣的問題
注釋
第二章 資產負債表衰退的特征
一、走出資產負債表衰退
1.企業(yè)停止償債
2.日本企業(yè)已經修復它們的資產負債表
3.資產負債表衰退:分析人士和經濟學家的盲點
4.悄無聲息的資產負債表衰退
5.銀行在經濟衰退的大部分時間都有積極的放貸意愿
6.企業(yè)融資趨勢顯示真正的經濟復蘇即將開始
7.正在積累金融資產的日本企業(yè)
8.企業(yè)部門變成凈投資者尚需時日
二、資產負債表衰退期間的稅收收入
1.過早的財政整頓引發(fā)了第二次經濟倒退
2.日本央行和財務省已經意識到資產負債表衰退問題
3.資產負債表衰退期間的稅收收入
4.虧損遞延期限失效導致的稅收收入增長是一個陷阱
5.持續(xù)增長依賴于私營部門資金需求的復蘇
6.自由現金流的用途同樣重要
7.在2011年實現基本財政盈余的目標沒有經濟合理性
8.在資產負債表衰退期間,過多的財政刺激不足為慮
三、走出資產負債表衰退后的利率
1.稅收增長減少了預算赤字,并導致長期利率低迷
2.預算赤字的減少抵消了私營部門資金需求的增加,并促進長期利率的穩(wěn)定
3.債務抵觸綜合征導致低利率
4.利用消費稅為社會保障提供資金的優(yōu)點
四、要求執(zhí)行寬松貨幣政策的呼聲顯示了對經濟衰退本質的無知
1.定量寬松政策是21世紀最大的金融鬧劇
2.正是因為沒有借貸需求才產生過剩準備金
3.定量寬松政策的解除不等于金融緊縮政策
4.緊縮不會影響金融市場
5.整體物價穩(wěn)定下的局部房地產價格上升
6.小泉的改革對日本有益嗎
7.來自結構改革進程的教訓
注釋
第三章 美國大蕭條就是一場資產負債表衰退
一、經濟學家們?yōu)楹魏鲆曎Y產負債表衰退
1.企業(yè)負債最小化:被長期遺忘的可能性
2.作為借貸方現象的流動性陷阱
3.獨立貨幣政策的消亡
4.惡性循環(huán)通貨緊縮的原理
二、作為資產負債表衰退的美國大蕭條
1.關于美國大蕭條的最新研究發(fā)現
2.銀行危機本身無法解釋儲蓄的減少
3.“信貸緊縮”本身無法解釋銀行放貸的減少
4.對于弗里德曼的批判
5.流動性本身無法阻止銀行危機和企業(yè)償債
6.將金本位當做罪魁禍首的觀點同樣也是誤導
7.政府借貸導致了1933年以后美國經濟的復蘇
8.不僅是預算赤字,支出與稅收也應該加以考慮
9.過早的財政整頓導致了高失業(yè)率的持續(xù)
10.財政刺激政策結束了經濟衰退,化解了銀行危機
三、經濟衰退的類型不止一種
兩種類型的經濟衰退
注釋
第四章 資產負債表衰退時期的金融、匯率和財政政策
一、非傳統(tǒng)金融寬松政策的問題
1.通脹目標制與價格水平目標制
2.產品價格下跌無法解釋企業(yè)行為向前瞻性的轉變
3.中央銀行對于風險資產的購買
4.直升機貨幣:比災難更糟糕的效果
5.普通通貨膨脹和惡性通貨膨脹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
6.日本央行的國債購人
7.資產負債表衰退和“無稅國家”
二、資產負債表衰退期間的匯率政策
1.貿易順差國家沒有政策選擇的自由
2.貿易逆差國家的正確選擇
三、必須為我們的后代留下一個健全的經濟體
1.財政政策對于經濟繁榮不可或缺
2.資產負債表衰退期間關于財政乘數的問題
3.銀行問題并非導致日本衰退的原因
4.為我們的后代選擇一個恰當的負擔
5.日本在1996年曾經有過復蘇的機會
6.對于財政政策的偏見
注釋
第五章 陰陽經濟周期與宏觀經濟學的圣杯
一、泡沫、資產負債表衰退以及經濟周期
1.泡沫與資產負債表衰退的循環(huán)
2.“陰陽”經濟周期
二、在“陰”態(tài)階段實行“陽”態(tài)政策的錯誤
1.第一個任務:判斷經濟處于“陰”態(tài)還是“陽”態(tài)
2.預算平衡的功與過
3.超越盲目信仰
三、凱恩斯和貨幣主義者們遺漏的東西
凱恩斯革命的負遺產
四、邁向經濟學理論的大一統(tǒng)
1.2003年的兩個重大決定
2.吸取日本的經驗,為下一個經濟泡沫做好準備
3.費雪的債務通貨緊縮和資產負債表衰退
注釋
第六章 全球化的壓力
一、發(fā)達國家需要真正的改革
1.日本當年的崛起也迫使西方國家進行過重要調整
2.日本現在正處于美國20世紀70年代的處境
3.歐美國家對來自日本挑戰(zhàn)的兩種反應
4.在日本,悲觀者遠多于樂觀者
5.悲觀情緒在2007年7月日本參議員選舉中爆發(fā)
6.貨幣和財政政策都無法解決全球化帶來的傷害
7.刻不容緩的教育改革
8.真正的結構改革終將到來
二、資本流動自由化和全球失衡
1.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發(fā)出貿易失衡警告
2.美國依存增長模式的轉移
3.美國的貿易和財政赤字之間并無關聯
4.美國當局對于美元和資本流入的觀點已經有了重大改變
5.利差交易削弱了中央銀行的作用
6.資本流動加劇了全球失衡
7.經濟和經濟學都進入了一片未知水域
8.金融全球化造成的當前混亂
9.資本市場的開放是一個新生事物
10.假如全球經濟完全一體化,貿易失衡將不再成為問題
11.只要移民流動仍被控制,全球失衡就是個問題
12.政府政策目標與全球化無法同步
13.政府介入外匯市場的實例
14.應該重新考慮資本市場的開放
15.投資者的資質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三、糾正全球失衡必須循序漸進
1.美國對于資本外逃依然脆弱
2.美元外逃曾經發(fā)生過
3.日本的回應
4.格林斯潘的觀點從何而來
5.被遺忘的教訓
6.矯正美國貿易失衡問題需要多久
7.美國迅速地打出白旗……然后又迅速地收了回來
注釋
第七章 進行中的經濟泡沫和資產負債表衰退
一、美國的現狀:次貸危機
1.次貸危機所導致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的特征
2.重溫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的崩潰
3.美國陷入泡沫破滅之后的困境當中
4.政府金融機構支撐了美國的房產市場
5.美國正在重走日本當年清理不良貸款的老路
6.次貸危機的解決方式與拉丁美洲債務危機存在相似之處,但是依然有所不同
7.由于美國經濟放緩,此次危機也許要比拉丁美洲債務危機更難應對
8.住房期貨市場預計房價將繼續(xù)下跌
9.格林斯潘與伯南克的區(qū)別
10.更多的財政措施不可或缺
二、中國泡沫
1.中國臺灣與日本之間經濟泡沫的反差
2.中國國營企業(yè)改革所產生的影響
三、德國在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下的選擇
歐元區(qū)需要一個新條約
四、使世界經濟能夠應對“陰”態(tài)和“陽”態(tài)階段
注釋
附錄 關于瓦爾拉斯與宏觀經濟學的一些思考
一、新古典經濟學派輕視了貨幣存在的理由
1.作為交易媒介的貨幣
2.所有商品都有兩種價格
3.貨幣存在的理由
4.專業(yè)化和貨幣
5.作為交易媒介的條件
6.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和貨幣政策
7.貨幣的使用與信息不完全密不可分
8.不完全信息下的一般均衡與完全信息下的部分均衡
二、貨幣使用的福利含義
1.與易貨交易的對比
2.勞動分工是價格和工資粘性以及剛性的根源
3.在數學公式與生產現場現實之間的選擇
三、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