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的多元一體論是中國人類學、民族學整體性宏觀研究的典范,是中國話語的具有國際意義和價值的創(chuàng)新之作。但是20年來,為什么一直處于共識與分歧并行的態(tài)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多元一體理論內涵的本質是一種結構論,而如果再加上從多元走向一體過程論的詮釋和解讀,一些不理解和質疑就可能迎刃而解。中華民族史的研究走了85年歷程,作者認為中華民族形成過程研究應把握好什么是中華民族,以及中華民族形成標志等理論問題。在此基礎上,該書描繪了中華民族形成過程的歷史軌跡。中華民族為什么會從多元走向一體?該書從沖突與整合、文化基因、邊疆與中央、草原與農業(yè)4個方面作了有史有論的分析和論證。并以漢民族為例,論述了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必然會形成一些階段性的民族融合成果。從漢民族的案例中,可以窺見中華民族的未來將如何在發(fā)展中實現(xiàn)“多元一體”。面對全球化,在“屬于中國的就是屬于世界的”這個事實面前,中國任何一個民族郡不可能單獨面對世界、面對全球化,而只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建構相匹配的中華民族,才能面對世界、面對全球化。正是屬于中華民族的就是屬于中國的,這也是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真正意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