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960—1279),包括北宋和南宋兩朝,是中國封建社會里十分重要的一個朝代,它不僅立國時間長達三百二十年,而且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和引人注目的表現,其歷史局限性也非常明顯,對后世影響之大,可以說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朝代。兩宋之間的關系與兩漢不同,它們實際上是同一個朝代的兩個時期,兩者很難加以分割:一是南宋第一個皇帝宋高宗趙構是北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也是北宋最后一個皇帝欽宗之弟,他們的帝位一脈相承,國祚亦從未被中斷;:是南宋初年統(tǒng)治集團的主要成員,幾乎全是北宋末年的官員,甚至軍隊主力也來自于北方;三是南宋的統(tǒng)治政策和政治措施基本上都沿襲北宋而來,甚至連社會基本矛盾也如出一轍。因此,毫無疑問,兩宋當為同一個朝代——宋代,南宋史無疑是宋代史的一個組成部分。 但是,南宋與北宋確實存在著差異,這除了都城由北方的開封遷到了南方的杭州,國土面積減少五分之二左右以外,權相政治的出現,民族戰(zhàn)爭的頻繁發(fā)生、東南地區(qū)經濟的日益繁榮,海外貿易的興旺發(fā)達,封建文化的空前昌盛,理學獨尊地位的確立和對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此等等,都為北宋時期所未見。因此,我們既有必要對南宋史進行專門的研究,在研究中也不可割斷它與北宋史的聯系。同樣理由,人們在論述南宋政治史時,對北宋政治史也需作一定的回顧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