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地方史志濟南通史(套裝全六冊)

濟南通史(套裝全六冊)

濟南通史(套裝全六冊)

定 價:¥480.00

作 者: 張華松
出版社: 齊魯書社
叢編項:
標 簽: 地方史志

ISBN: 9787533320348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386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濟南通史(套裝全6冊)》上起遠古下迄當代。按時間先后順序,共分為先秦秦漢卷、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清卷、近代卷、現(xiàn)代卷、當代卷,另附文物考古與山水園林名勝卷,共八卷。在體例上參照白壽彝先生主編的《中國通史》和我主編的《山東通史》的體例,根據(jù)濟南的歷史實際而略加變通。各卷都分為前言、綜述、典志、列傳、大事年表五個部分。前言是以自序的形式說明《濟南通史(套裝全6冊)》各個時期的歷史發(fā)展大勢和時代特征,地域特征,其研究的學術(shù)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前人研究成果評述,《濟南通史(套裝全6冊)》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以及在編寫中需要說明的若干問題等。綜述是依照時間先后順序,以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相結(jié)合的形式論述濟南歷史不同時期的重大事件,以體現(xiàn)濟南歷史發(fā)展過程、特點及其規(guī)律。典志是以政書體的形式撰寫濟南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教育、科技、文學藝術(shù)、宗教、民族、社會風俗、外事僑務(wù)、文獻、考古等各方面的專題,以彌補綜述與列傳所不便容納的史實。列傳則采用紀傳體的形式,以專傳、合傳、類傳、附傳等不同體例,分別撰寫濟南籍對濟南歷史有一定影響的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雖非濟南籍但對濟南歷史確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人物,則視具體情況分別在綜述或典志中適當加以記述。圖和表包括各種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實體圖片、歷史地圖以及各類年表、世表、專題表等,以彌補文字表述的不足。以上五個部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互相聯(lián)系,互相補充,詳略互見,力求比較充分地反映濟南歷史的全貌。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力求觀點準確,史實可靠,結(jié)構(gòu)合理,脈絡(luò)貫通,文字通順,深入淺出,便于更多的讀者閱讀。但由于時間倉促,再加上我們的水平有限,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上述要求,實在沒有把握。只好恭請讀者多加批評指正,以便今后再進一步修改提高。

作者簡介

  安作璋,男,漢族,1927年生于山東省曹縣。1951年畢業(yè)于齊魯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歷任山東師范學院歷史系助教、講師、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F(xiàn)任山東師范大學、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山東歷史學會與山東地方志學會副會長等職務(wù)。他在中國古代史、歷史文獻學、山東地方史,尤其是秦漢史的研究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50多年來他一直在高等學校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后開設(shè)過中國古代史、秦漢史、山東地方史等多門課程,培養(yǎng)了一大批碩士.博士研究生、高中級歷史教師,有的已成為知名的學者。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漢史初探》、《兩漢與西域關(guān)系史》、《班固與漢書》、《秦漢農(nóng)民戰(zhàn)爭史料匯編》、《秦漢官制史稿》、《秦漢官吏法研究》、《劉邦評傳》(與孟祥才合著,后增訂為《漢高帝大傳》)、《學史集》等書。其中《秦漢官制史稿》是“秦漢史研究中的一項豐碩成果”,“不僅填補了斷代官制史方面的空白,而且在許多方面有新的開拓,它的出版在中國官制史研究的漫長過程中樹立了又一塊新的里程碑”。《劉邦評傳》一書“不僅是劉邦個人的傳記,而且還是一部翔實的西漢開國史”?!捌渲胁簧偃?,可以說是在司馬遷、班固為他們作傳后第一次對他們作了科學的評述”。以上兩書先后于1986年、1991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著作一等獎。此外,他還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百余篇,主編《中國史簡編》、《秦漢史》、《中國古代史史料學》、多卷本《山東通史》、《中國運河文化史》、大型叢書《山左名賢遺書》等多種。其中(《中國史簡編》于1998年經(jīng)國家教委審定推薦為全國高等學校文科通用教材;《山東通史》“以其豐富的內(nèi)容、翔實的資料、恢宏的規(guī)模、濃郁的地方特色而獨樹一幟”,“堪稱為地方史研究中的開創(chuàng)之作,是近年來歷史研究的突出成果”。1996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著作一等獎。安作璋教授是國內(nèi)外著名的歷史學家,被日本學者譽為“秦漢史之大家”。他的名字和生平事跡已被收入《中國名人大詞典》、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大詞典》等多種傳記、詞書中。目前除培養(yǎng)博士生外,正在為主編多卷本《齊魯文化通史》而努力工作。

圖書目錄

濟南通史(一)
總序
前言
綜述
一、遠古時代的濟南
(一)后李文化
(二)北辛文化與大汶口文化
(三)東夷族的早期傳說
二、虞代的濟南
(一)虞代概說
(二)虞舜與濟南
(三)濟南地區(qū)的典型龍山文化
三、夏代的濟南
(一)姒姓族團遷居城子崖類型龍山文化區(qū)
(二)王推官莊類型岳石文化所反映的濟南社會
四、商代的濟南
(一)先商與濟南
(二)商朝前期商人東進與大辛莊聚落的建立及發(fā)展
(三)商朝后期譚國易姓與大辛莊聚落的衰落
(四)商朝在濟南的殖民點及其殖民統(tǒng)治
(五)帝辛征夷方與征夷方路線考
五、西周時代的濟南
(一)齊魯建國及濟南一帶的諸侯國
(二)周道的修通與《大東》詩篇
(三)齊的西進和周的東征
六、春秋時代的濟南
(一)齊滅祝與“公會齊侯于濼”
(二)齊桓公伐譚及其對濟南地區(qū)的經(jīng)略
(三)齊晉鞍之戰(zhàn)與齊國霸業(yè)余緒的終結(jié)
(四)平陰之戰(zhàn)與濟左巨防的修建
(五)齊景公時期的濟南
七、戰(zhàn)國時代的濟南
(一)田氏代齊之初濟南一帶的“內(nèi)憂外患”
(二)威、宣二王對濟南地區(qū)的經(jīng)略
(三)樂毅伐齊與濟南一帶的戰(zhàn)爭
(四)秦軍占領(lǐng)歷下與齊國的滅亡
八、秦代的濟南
(一)秦廷中的濟南人士及其行跡
(二)秦始皇東巡與封禪
(三)“始皇帝死而地分”
九、西漢時代的濟南
(一)漢朝建立與婁敬三策
(二)濟南地區(qū)諸侯王國的興亡
(三)酷吏郅都、寧成治理濟南
(四)伏生傳經(jīng)與經(jīng)學的陰陽五行化
(五)漢武帝封禪與濟南儒生的作用
(六)濟南王氏家族的崛起與王莽代漢改制
十、東漢時代的濟南
(一) 耿弁平定濟南之戰(zhàn)
(二) 濟南地區(qū)諸侯王國的興替沿革
(三) 濟南豪強地主及大型漢墓反映的史實
(四) 東漢中后期濟南農(nóng)民起義以及黃巾軍在濟南的活動
(五) 曹操任濟南相與收編青州黃巾軍典志
一、政區(qū)與職官
(一) 先秦方國與封國以及私邑與公邑
(二) 秦漢郡國及其職官
二、經(jīng)濟
(一) 農(nóng)業(yè)
(二) 手工業(yè)
(三) 商業(yè)
三、建筑
(一) 居宅
(二) 城池
(三) 長城
四、教育
(一) 先秦時期的教育
(二) 秦漢時期的教育
五、宗教與祭祀
(一) 泰山崇拜與有濟之祀
(二) 鳳鳥圖騰與太陽崇拜
(三) 占卜與祭祀
(四) 殉葬與牲祭
(五) 巫兒與城陽景王神祭祀
六、藝術(shù)
(一) 陶塑藝術(shù)
(二) 漢畫像石
(三) 音樂歌舞
(四) 百戲雜技
七、民俗與風尚
八、文獻
(一) 《扁鵲內(nèi)經(jīng)》
(二) 《扁鵲外經(jīng)》
(三) 《難經(jīng)》
(四) 《鄒子》
(五) 《鄒子終始》
(六) 《黃石公三略》
(七) 《劉敬》
(八) 《尚書大傳》
(九) 陽丘侯劉隈賦
(十) 《終軍》
(十一) 《自本》
(十二) 《天下忠臣》
列傳
一、鄒衍
二、扁鵲
三、婁敬
四、伏生伏湛伏隆伏恭伏無忌伏完
五、張生林尊
六、終軍
七、公王帶
八、王訴王譚王成王章王強
九、石顯
十、崔王徐吳劉淳于孫
十一、后妃王政君王氏王氏伏壽卞氏
大事年表
后記
濟南通史(二)
濟南通史(三)
濟南通史(四)
濟南通史(五)
濟南通史(六)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