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文物考古民族考古學探索

民族考古學探索

民族考古學探索

定 價:¥58.00

作 者: 汪寧生 著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當代中國人類學民族學文庫
標 簽: 文物

ISBN: 9787222054950 出版時間: 2008-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4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回顧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的歷史,可用四句話加以形象的概括,那就是“生于動蕩,立于國難,少壯挫折,中年復興”。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引進發(fā)軔于20世紀20年代末期,其時軍閥割據(jù),動蕩不安;此后抗戰(zhàn)八年內(nèi)戰(zhàn)四年,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的開拓者們就是在如此嚴酷的環(huán)境中辛勤耕耘,篳路藍縷……滄桑百年,斗轉(zhuǎn)星移,現(xiàn)在中國的人類學民族學可以說進入了最好的發(fā)展時期。雖然如此,然而如上所述,面對當前國內(nèi)外悄然興起的文化自覺和無所不在的文化訴求,面對全球化和現(xiàn)代化的浪潮,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無疑承受著巨大的挑戰(zhàn)。如何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而進行學科的建設,如何在融入國際學界的同時努力實現(xiàn)本土化,如何普及人類學民族學的知識以提高國民的教養(yǎng)和素質(zhì),如何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研究為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等,均為重大而緊迫的謬題。本叢書的問世,一定程度地反映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發(fā)展的狀況,作為新時期的具有代表性和規(guī)模性的研究成果。必將載入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發(fā)展的史冊。 本書是“當代中國人類學民族學文庫”之《民族考古學探索》。

作者簡介

  汪寧生,著名學者,云南民族大學教授,1930年5月生于南京,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畢業(yè)。半個多世紀以來主要從事民族學和考古學的研究工作,幾乎走遍中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是云南第一批走出國門的學者,迄今已訪問過29個國家,寫下了約300萬字的著作,是中國民族考古學這一邊緣學科的建立者之一,有“南汪北宋”之稱。其主要著作有:《云南考古》、《云南滄源崖畫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中國西南民族歷史與文化》、《文化人類學調(diào)查》、《銅鼓與南方民族》、《古俗新研》、《民族考古學論集》、《文化人類學論集》等。

圖書目錄

自序
理論與方法論
談民族考古學
再談民族考古學
三談民族考古學
綜合研究
從原始記事到文字發(fā)明
從原始計量到度量衡制度的形成
初民時間、空間及數(shù)字概念探源
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中的“大房子”
仰韶文化葬俗和社會組織的研究——對仰韶母系社會說及其方法論的商榷
幾種原始技術(shù)的探索
談幾種石器的用途和用法
再談史前器物用途用法問題
河姆渡文化的“骨耜”及相關問題
個案研究
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取火方法——兼談中國古代取火
傣族制陶的民族考古學研究
基諾族的“長房”
他魯人的羊骨卜——附論古代甲骨占卜習俗
彝族和納西族的羊骨卜——再論古代甲骨占卜習俗
佤族銅鼓
水、苗、壯、彝諸族使用銅鼓的習俗
阿昌族的鐵器制作
納西族的儀式用木牌和漢代烽燧遺址出土人面木牌
圖版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