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水質模擬的意義
1.1.1 水環(huán)境問題
1.1.2 水質模擬的意義與作用
1.2 流域水質模型的定義與分類
1.2.1 流域水質模型的定義
1.2.2 流域水質模型的分類
1.3 流域水質模型的產生與發(fā)展
1.3.1 地表水質模型
1.3.2 非點源模型
1.3.3 流域水質管理模型
1.4 水質模型建立的方法與步驟
1.5 參數估值與模型求解的一般方法
1.5.1 參數估值的一般方法
1.5.2 模型求解的一般方法
第2章 流域水污染物遷移與轉化
2.1 流域概述
2.1.1 流域的定義
2.1.2 流域的基本特征
2.2 流域水文過程
2.2.1 水文循環(huán)與水量平衡
2.2.2 陸面產匯流過程
2.2.3 水體水文過程
2.3 流域水污染物遷移轉化
2.3.1 污染物陸面遷移
2.3.2 污染物在水體中的遷移與轉化
2.3 3污染物遷移與轉化基本模型
第3章 河流水質模型
3.1 一維水質模型
3.1.1 單一河段水質模型
3.1.2 多河段水質模型
3.1.3 含支流的河流矩陣模型
3.2 二維水質模型
3.2.1 BOD二維模型
3.2.2 DO二維模型
3.3 其他水質模型
3.3.1 QUAL河流水質綜合模型
3.3.2 重金屬污染模型
3.3.3 WASP模型
3.3.4 國內外部分其他水質模型簡介
第4章 河口水質模型
4.1 河口水質模型的基本方程
4.1.1 一維模型
4.1.2 二維模型
4.1.3 河口生態(tài)水質模型
4.2 其他模型
4.3 案例分析
第5章 湖泊水庫水質模型
5.1 湖泊水庫污染特征
5.1.1 湖泊水庫污染來源與途徑
5.1.2 營養(yǎng)源與營養(yǎng)負荷
5.1.3 富營養(yǎng)化的控制因子
5.1.4 湖泊水庫富營養(yǎng)化判別標準
5.2 湖泊水庫溫度模型
5.2.1 均勻混合溫度模型
5.2.2 分層溫度模型
5.3 湖泊水庫水質模型
5.3.1 湖庫完全混合箱式模型
5.3.2 湖庫分層水質模型
5.4 湖泊水庫富營養(yǎng)化模型
5.4.1 經驗模型
5.4.2 生態(tài)模型
5.4.3 生態(tài)動力學模型
5.5 湖泊水庫生態(tài)系統(tǒng)模型
5.5.1 概念模型
5.5.2 一般數學表達式
5.5.3 系統(tǒng)模擬
5.6 湖泊水庫水質模擬通用軟件介紹
5.6.1 WQRRS模型
5.6.2 SELECT
5.6.3 CEQUALRl和CEQUALW2
5.6.4 BETTER
5.6.5 COORS和LARM
5.6.6 EFDC
5.6.7 MIKE
5.7 案例分析
5.7.1 三亞市赤田水庫水質預測
5.7.2 陽澄湖富營養(yǎng)化綜合評價與環(huán)境容量分析
第6章 污水排海水質模型
6.1 污水排海工程概述
6.1.1 污水排海工程歷史
6.1.2 污水排海工程原理
6.2 污水排海工程影響因素
6.2.1 氣象要素
6.2.2 海洋水文狀況
6.2.3 擴散稀釋系數
6.2.4 大腸桿菌衰減率
6.3 排海污染物混合稀釋過程
6.3.1 初始稀釋
6.3.2 污染羽流再稀釋預測階段
6.3.3 長期擴散和輸移階段
6.4 污水排海水質模型
6.4.1 初始稀釋模型
6.4.2 再稀釋數學模型
6.4.3 二維流體動力學模型
6.4.4 潮流混合模型
6.4.5 WAHMO模型
6.4.6 全場模型
6.5 案例分析
第7章 流域非點源模型
第8章 基于水質模型的流域水質管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