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不易,責任重大。俗語說:“官斷十條路”仕途險惡,為政者一定要能把持自身。有人認為,運氣來的時候,就會加官進爵,時運不濟時,則會身敗名裂。其實,運氣只是一個偶然因素,要想仕途平坦,還需要自身才能、修養(yǎng)的提高。正所謂官道難行,如何能夠走好仕途,是每一個為政者都應該認真思索的問題。本書是元代名臣張養(yǎng)浩根據其從政經歷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而寫成的,采集了眾多歷史人物的佳言善行,寓為人之道與處事原則于諄、諄勸導、娓娓道來之中,頗耐人尋味。元代名臣張養(yǎng)浩,從擔任堂邑縣縣尹開始,歷任地方和中央官職,而且是少數幾個官至宰相級別的漢人之一。他“以道德政事名于天下”,其過人的政治智慧和嫻熟的從政技巧,為后世為官之人所景仰和學習。張養(yǎng)浩認為:“忠以事上,正以處事,廉以律身,勤以率百僚,這是最好的自身自保之道?!眳R集其為政思想之大成的《為政忠告》,由《牧民忠告》、《風憲忠告》、《廟堂忠告》三個部分組成。數代君王曾將此書頒行天下,作為官員立身行政之范本。其出版后不久,即傳入日本,成為江戶時代幕府政要的必讀書籍。唐代吳兢在《貞觀政要,貪鄙》中寫道:“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祿,當須履忠正,蹈公清,則無災害、長守富貴也?!弊怨乓詠恚瑢檎呔陀行姓?、奉廉潔的要求。人民心目中的好官,就是要有愛心、有仁心、有公心、有清心,這樣的為政者才上不愧對國家、下不愧對人心。張養(yǎng)浩雖為封建官僚,但其所總結的許多治政之法、修身之道都頗值得現在的為官者學習和借鑒。前人的經驗是后人的財富,讀《為政忠告》,必讓為官者有”一得“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