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史,記事年代起自周穆王,止于魯?shù)抗s前1000-前440),內容涉及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以記載言論為主,但也有不少記事的成分。這部書不是系統(tǒng)完整的歷史著作,除《周語》略為連貫外,其余各國只是重點記載了個別事件??赡茏髡咚莆盏脑疾牧暇褪橇闵⒌模皇菍⑦@些材料匯編起來,所以各國史事的詳略多寡也不一樣。其中《晉語》九卷,占全書近半;《周語》三卷;《魯語》、《楚語》、《越語》各二卷;《齊語》、《鄭語》、《吳語》各一卷。司馬遷說:“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保ā秷笕伟矔罚┱J為《國語》是寫《左傳》的左丘明所寫,后人多有異議?,F(xiàn)在一般認為產生于戰(zhàn)國初年,作者不詳。《國語》也包含了許多政治經驗的總結,其思想傾向略近于《左傳》,只是不像《左傳》那樣鮮明突出?!吨苷Z·召公諫弭謗》一篇,記周厲王以肆意殘殺為消弭不滿言論的佳方,使“國人不敢言,道路以目”,結果被民眾驅逐而流亡。文中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相當深刻。總體上說,《國語》的文字質樸,遠不如《左傳》有文采。但其中也有比較精彩的部分。如《晉語》中記“驪姬之難”的故事,較《左傳》記載更詳盡曲折。有一節(jié)寫優(yōu)施和驪姬合謀陷害太子申生,威逼大臣里克勿加干涉,很好地描摹出人物情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