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方仲(1908-1970),著名的歷史學家,尤其是著名的經濟史專家,是中國社會經濟史學的奠基者之一。梁方仲于1926年秋考入清華大學農學系,繼而轉學西洋文學系、經濟系,于1930年畢業(yè)獲經濟學士學位,并考取該大學研究生,1933年冬畢業(yè),獲經濟學碩士學位。梁方仲早在1934年便開始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的學術生涯。是年5月20日,他與吳晗,湯象龍等人在北平成立“史學研究會”。該會在天津《益世報》、南京《中央日報》開辟《史學》副刊園地,編輯出版《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集刊》(不久改名為《中國社會經濟史集刊》)。梁方仲是《史學》副刊和《集刊》的積極撰稿人,曾一度任《集刊》主編,組織和發(fā)表了一批較高水平的社會經濟史學術論文,成為我國第一個以社會經濟史命名的《集刊》,梁方仲便成為中國社會經濟史學的奠基人之一。梁方仲在中國社會經濟史的研究中,特別致力于明代社會經濟史的研究。1936年5月,他在《集刊》第4卷第1期發(fā)表《一條鞭法》的論文,受到我國與日本許多學者的高度評價和贊揚。1937年6月,被日本學者稱為“少壯學者”的梁方仲,受研究所長陶孟和派赴日本作為期一年的學術考察研究。因“七七”事變發(fā)生,他謝絕日本學者挽留,于8月中旬回國,同人民共赴國難,堅持社會經濟史研究。1939年他到西北考察,在延安住了一個半月,回所后,“他對延安共產黨人廉潔奉公,上下平等,生活樸素,工作認真和艱苦奮斗的生活作風,倍加稱頌”,而“對國民黨貪污腐化,則深表不滿?!薄霸诖饲昂?,他設法營救被捕的地下黨員,為前往延安參加革命的同志進行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為黨的企望?!边@期間,研究所幾度遷徙,他仍作了許多實地調查訪問,發(fā)表了《明代銀礦考》、《明代的國際貿易與銀的輸出入》、《明代江西推行一條鞭法之經過》、《明代的戶帖》等論文。1943年初,美國哈佛燕京學社給中國學者一筆科研資助獎金,包括陳寅恪、聞一多、梁方仲等10名著名學者得到資助。1944年10月,梁方仲取道印度赴美,被哈佛大學經濟系聘為研究員。1946年9月離美赴英,入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從事研究工作。曾被聘為中國文化代表團專員前往法國參加聯(lián)合國教科文第一次大會。1947年4月離英回國,即被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邀請來校做學術講演。梁方仲回國后,兼任中央大學教授,1948年因所長陶孟和患病,被任命為中央研究所社會科學研究所代所長。1949年2月,梁方仲母親患病,請假回廣州省親。3月間,應嶺南大學校長陳序經、教務長馮秉銓和文學院院長王力教授等邀請,就任嶺南大學經濟系教授兼任系主任。1952年10月院系調整被聘為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任經濟系中國經濟史課程。新中國成立后,他積極為祖國建設培養(yǎng)人才。在嶺南大學,1949年與1950年,他招收了兩屆研究生,親自為經濟系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中國經濟史和西洋經濟史課程。“在講課和指導學生學習與研究時,耐心細致。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倡導的研究方法”。他說“選題不要太大,要從小題入手,但在研究時,卻要‘小題大作’”?!昂髞斫涍^實踐才體會到,這些教誨是梁方仲先生半生從事研究工作所獲寶貴經驗的結晶”。“他研究的課題,表面看來,都不大。但是,通過先生廣泛搜集史料,細致地研究,科學地剖析,卻能概括出帶規(guī)律性的認識來?!痹谥猩酱髮W歷史系,他為本科生講授中國經濟史,他那嚴謹務實的學風和誨人不倦的教學態(tài)度,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0年代初,他率先在全國綜合大學同時培養(yǎng)四名明清經濟史專業(yè)的研究生(按當時國家規(guī)定一位教授不能同時指導5名研究生),成為當時引人注目的一位研究生導師。他指導研究生,“從我國高等教育的實際出發(fā),注重發(fā)揚我國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同時善于吸取國外教育中的先進經驗,并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逐步形成一套有特色的指導研究生學習的方法”。即:“采取多種學習形式加強專業(yè)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學習”;“通過開展各種教學和學術活動進行專業(yè)基本技能的訓練”;“在科研實踐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與求實的精神”。梁方仲教授的學術成就是巨大的。他“圍繞明代一條鞭法研究發(fā)表的一系列論文,直到今天,仍然被國際學術界公認為是該領域最高水平的研究。何柄棣教授稱他為‘明代賦役制度的世界權威’”《明代糧長制度》,《中國歷代戶口、土地、田賦統(tǒng)計》等論著“功力深厚,見解獨到,是建國以后中國史學界為數(shù)不多的未受政治干擾而能垂之久遠的經典之作?!?955年3月,學校成立《中山大學學報》編輯委員會時,梁方仲教授被許崇清校長聘為編委之一。1957年度起,他陸續(xù)被聘為校務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茖W委員會委員、并連任校第二屆校務委員會委員及校社會科學學術委員會委員。1988年,為繼承和發(fā)揚梁方仲教授的優(yōu)良學風,廣東省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暨南大學歷史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明清經濟史研究室和中山大學歷史系聯(lián)合舉辦了“紀念梁方仲教授學術討論會”。來自全國(含香港)的學者參加了這次學術盛會并出版了研討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