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一百回,今存最早的刊本為明末金閭舒載陽刻本,但其成書時代是在明隆慶、萬歷年間。它的作者是誰,歷來多有爭論。在舒載陽刊本的卷二上,題“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而其他各卷都不題撰人。據此,魯迅、傅惜華先生認為作者為許仲琳。但許仲琳其人生平不明。孫楷第先生在《傳奇匯考》卷七《順天時》傳奇解題中,發(fā)現(xiàn)有“《封神傳》系元時道士陸長庚所作,未知的否”的記載。此陸長庚當指明代江蘇人陸西星,生于正德間,萬歷時仍在世。此書的作者到底是誰,尚無定論,但學術界還是認為許仲琳的可能性大些?!斗馍裱萘x》以武王伐紂為線索,述商末政治腐敗與周武王伐紂的故事。由于史書對這一段歷史的記載極為簡略,所以歷代傳說也就很多,其中不免攙進不少神怪色彩。宋元時期的說話藝人就已經開始演說這段故事了。刊于元代至治年間的《武王伐紂平話》,就是宋元說話人講說的底本。據趙景深先生研究,《封神演義》的前三十回,幾乎完全是根據《武王伐紂平話》來擴大改編的。明嘉靖時人余紹魚編的《列國志傳》卷一,又為《封神演義》提供了許多有關商周歷史的故事情節(jié)。在這些基礎上,作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藝術想象,讓大量新增的人物如聞太師、申公豹、土行孫、趙公明等,在其中為惡為善,顯示異能。同時,又編撰了大量的故事,如“三十六路伐西岐”等,來顯示兩大陣營斗爭的復雜與曲折,最終完成了一部融歷史演義和神魔幻想為一體的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