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史學理論史學引論

史學引論

史學引論

定 價:¥38.00

作 者: 王學典 主編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博雅大學堂
標 簽: 史學理論

ISBN: 9787301145555 出版時間: 2008-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9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的編纂,力圖克服上述缺陷,注重理論性、系統(tǒng)性和前沿性?!笆穼W概論”應該明確,它的研究對象是整個的歷史學,它比史學內(nèi)部備分支學科應高出一個層次,因而必須具有很高的理論性和概括性。而“史學概論”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應緊緊圍繞歷史學本身的理論和方法而展開,既有對歷史學的理論預設及方法論的反思和批判,又有對歷史學全局的鳥瞰和描述,內(nèi)外結(jié)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作者簡介

  王學典,1956年生,曾任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院長,現(xiàn)任《文史哲》雜志主編、中國史學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農(nóng)民戰(zhàn)爭史研究會副理事長、《史學月刊》編委等職。主要致力于歷史哲學和史學理論研究、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尤長于中國現(xiàn)當代史學思想及史學思潮研究。現(xiàn)已出版《歷史主義思潮的歷史命運》、《二十世紀后半期中國史學主潮》、《翦伯贊學術思想評傳》、《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20世紀中國史學評論》等多部專業(yè)學術著作。

圖書目錄

編纂緣起
上編 歷史與歷史學
導論“歷史”是“往事本身”,也指“對往事的記錄”
一、“史”之本義及其雙重內(nèi)涵
二、實在的歷史
三、描述的歷史
 第一章 作為本體的歷史
 第一節(jié) 歷史:在決定與選擇之間
  一、歷史發(fā)展中的結(jié)構(gòu)性制約
  二、歷史創(chuàng)造中的主體選擇
  三、決定論與選擇論的整合
  第二節(jié) 歷史中偶然與必然的交響
  一、目前存在的爭議
  二、偶然性、必然性的內(nèi)涵與特征
  三、現(xiàn)代科學視野中的偶然與必然
  四、關于偶然性與必然性遞減的誤解
  第三節(jié) 誰主沉?。簹v史中的精英與大眾
  一、歷史舞臺上的英雄
  二、群眾與歷史創(chuàng)造
 第二章 歷史學的學科性質(zhì)
  第一節(jié) 歷史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系
  一、世紀的自然科學對歷史學的同化
  二、史學對象和事實與科學對象和事實之間的差別
  三、史學方法與科學方法之間的異同
  第二節(jié) 歷史研究的客觀性問題
  一、導致歷史敘述非客觀的種種因素
  二、歷史學中的客觀性是一個程度概念
  三、不同層面上的歷史客觀性問題
  第三節(jié) 歷史學:既是實證的,也是詮釋的
  一、歷史學的實證屬性
  二、歷史學的詮釋性質(zhì)
 第三章 歷史的價值與意義
  第一節(jié) 歷史是依然活著的過去
  一、被選擇的歷史
  二、重建的歷史
  三、歷史是過去與現(xiàn)在的對話
  第二節(jié) 歷史價值的二重性:求真與致用
  一、求真的三種類型
  二、致用的三種類型
  第三節(jié) 歷史價值的內(nèi)在沖突及其解決途徑
  一、求真與致用的沖突
  二、基礎歷史學和應用歷史學的劃分
  第四節(jié) 歷史價值的具體表現(xiàn)
  一、保存記憶:人類學本體論的需要
  二、強化民族、國家和文化認同
  三、維護和普及人類最基本的價值準則
  四、為預測未來提供參照
中編 歷史學的基本層面
 第四章 歷史考證:事實的確定
  第一節(jié) 歷史考證的必要性及其源流
  一、考證的必要性
  二、中西考證的源流
  第二節(jié) 外考證與內(nèi)考證
  一、考證的基本類型與一般途徑
  二、外考證:版本、校勘與辨?zhèn)?br />  三、內(nèi)考證:由知人論世而征實考信
  第三節(jié) 考證方法的綜合運用
  一、多重證據(jù)法:殷先公先王考
  二、內(nèi)在和諧原則:胡惟庸黨案考
  三、演繹推理法:“三年之喪”非殷制考
  四、“問答邏輯”:誰殺死了約翰·道埃
  第四節(jié) 考證的專長與局限
  一、專長與局限共生互存
  二、應當肯認的幾項傳統(tǒng)
  三、理論和方法上的缺陷
 第五章 歷史的敘述與編纂
  第一節(jié) 與歷史敘述有關的若干問題
  一、歷史敘述的發(fā)生和演變
  二、事、義、文:歷史敘述的三要素
  三、文史不分的傳統(tǒng)
  四、歷史敘述與歷史理解的關系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歷史敘述的基本形式
  一、以年代為中心的敘述——編年體
  二、以人物為中心的敘述——紀傳體
  三、以事件為中心的敘述——紀事本末體
 四、以制度為中心的敘述——典志體
 五、經(jīng)緯的變動:敘述體裁的多樣化
  第三節(jié) 歷史敘述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zhuǎn)型
  一、敘述結(jié)構(gòu)的變動與早期的新式通史
  二、多種類型與風格的通史敘述
  三、通史敘述的“新綜合體”與斷代史、專題史的敘述
 第六章 歷史解釋:意義的追尋
  第一節(jié) 被解釋的歷史
  一、歷史離不開解釋
  二、歷史解釋的依據(jù)
  第二節(jié) 歷史解釋的基本模式
  一、覆蓋律模式
  二、理性解釋模式
  三、歷史解釋的其他類型
  第三節(jié) 歷史解釋應用舉例
  一、明清小農(nóng)經(jīng)濟:“萌芽論”與“過密化”
  二、法國大革命:社會解釋與政治文化解釋.
  三、清代思想史:外緣因素與內(nèi)在理路
下編 歷史學的現(xiàn)狀與未來
 第七章 現(xiàn)代史學的基本特征:(一)研究領域的擴張
  第一節(jié) 比較史學
  一、比較史學的發(fā)展歷程
  二、比較方法的功能及局限
  三、比較研究的工作程序
  第二節(jié) 口述史學
  一、口述史學之今昔
  二、“過去的聲音”:口述史學的功能與價值
  三、口述史學的缺陷
  第三節(jié) 社會史學
  一、充滿歧義的社會史概念
  二、社會史的新領域
  三、繁榮過后的思考
  第四節(jié) 心態(tài)史學
  一、何謂心態(tài)史
  二、心態(tài)史:從法國到世界
  三、走向歷史的深處:貢獻與缺憾
 第八章 現(xiàn)代史學的基本特征:(二)科際整合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歷史學走向科際整合的必然性
  一、科學的內(nèi)在整體性
  二、歷史學的綜合性
  三、可能的誤區(qū)
  第二節(jié) 歷史學與人類學的整合
  一、歷史學與人類學的互動
  二、“深度描述”
  三、歷史人類學在中國
  第三節(jié) 歷史學與社會學的整合
  一、歷史學與社會學:從對抗到合作
  二、社會學引起的歷史學變革
  三、未來的道路
  第四節(jié) 歷史學與自然科學的整合
  一、近代以來自然科學對歷史學的影響
  二、計量史學的興衰
  三、新趨勢:環(huán)境史的興起
 第九章 歷史學的新動向:后現(xiàn)代主義
  第一節(jié) 后現(xiàn)代主義對歷史哲學的挑戰(zhàn)
  一、斷裂的歷史
  二、破碎的歷史
  三、多元的歷史
  第二節(jié) 根本沖擊:歷史知識的客觀性
  一、知識與權(quán)力的互動
  二、歷史學=文學
  三、文本與真實
  第三節(jié) 后現(xiàn)代主義對史學研究的具體影響
  一、后現(xiàn)代主義史學誕生的基礎
  二、后現(xiàn)代史學的支柱:新文化史和女性史
  三、后現(xiàn)代主義與中國史研究
推薦閱讀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