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美術史是宗教、歷史與藝術的交叉點,它所關注的直接對象是道教活動中固態(tài)的視覺材料,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器物、服飾、建筑、書法等形式。透過這些材料所鏈接的當然是與道教有關的歷史文化,包括人物的活動與精神方面,如事件、教義、制度、時尚、思潮與觀念等等。自19世紀末,西方和日本的學者開始關注中國的雕塑史,但主線是佛教雕塑。大村西崖的《中國美術史》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出版,1926年中文版譯出,其中的《中國美術史·雕塑篇》后來屢次修訂再版,其獨具慧眼,將道教雕塑列為與佛教雕塑同等重要的內容。以后又有松原三郎的更為細致的工作,在《中國佛教雕刻史論》中繼續(xù)將道教雕塑單獨列出,并重點載入流入日本、美國的早期道教雕刻研究。其后這個領域一直在不斷地拓展,有20世紀50年代以來對各地(多為山西)道觀壁畫及塑像的調查研究,如有宿白、王遜、金維諾、景安寧(Anning Jing)等人對山西芮城永樂宮壁畫的持續(xù)研究;在四川則有胡文和等人對唐、宋道教石窟的實地調查;在陜西有張燕對藥王山造像碑二十多年的聚焦;至2000年冬,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成功舉辦了開創(chuàng)性的大型展覽T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道教與中國藝術),展出來自世界各地公私五十余家博物館收藏的精美道教藝術品,使世人較為全面地了解道教美術的豐富成就(可惜這樣的展覽目前在國內還沒有舉辦);近年又有一些美國、日本和歐洲學人的新作不斷問世。20世紀初至今百余年,道教美術史也一直算是個國際性的話題。2003年,我申請到全國藝術科學重點課題“道教美術史”,當時我在西安美術學院任教。雖然下半年我就調到北京大學,但該課題還是得到西安美院持續(xù)且有力的支持。2007年5月,由我主持的“向老子致敬——首屆道教美術史學術研討會”在西安美術學院召開。與會正式代表五十余人,來自中國、日本、美國、法國、荷蘭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共有41人發(fā)言,其中正式發(fā)言32人,附設“青年論壇”發(fā)言9人。這次會議是首次在中國召開的關于道教美術史的專題學術研討會。本書所收論文選自各位作者提交的發(fā)言,會后有些又作了修改。雖都聚焦于道教文化的視覺材料,但視角各不相同:既有對新材料的調查、對新方法的尋覓、對新視野的拓展,也有對老材料的反思。這只是個新的起點,希望藉此凝聚學界力量,發(fā)現一些有價值的、有意思的話題,加深和拓寬對道教美術史(進而對中國文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