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認識、認識論、歷史認識論
一 認識是人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二 兩種對立的認識理論
三 歷史認識理論的特殊性
第二節(jié) 歷史認識論和歷史唯物主義
一 唯物主義歷史認識的前提和基礎
二 歷史認識的基本原則
三 歷史認識論是當代歷史唯物主義新的生長點之一
第三節(jié) 中國史學中的歷史認識論問題
一 中國典籍中最初的歷史認識
二 新中國史學建設中的歷史認識問題
三 歷史認識理論研究的新成果
第四節(jié) 西方歷史哲學中的歷史認識論問題
一 西方學術中的認識論和對歷史進程的認識
二 歷史認識理論——批判的歷史哲學
三 歷史認識理論——分析的歷史哲學
第五節(jié) 蘇聯(lián)、波蘭史學中的歷史認識論問題
一 蘇聯(lián)學術中的認識論和歷史認識理論
二 蘇聯(lián)歷史認識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三 別爾嘉耶夫的歷史哲學思想
四 托波爾斯基和《歷史學方法論》
思考題
第二章 歷史認識的主體
第一節(jié) 歷史過程的主體和歷史認識的主體
一 哲學史中的主體和客體
二 歷史過程的主體及主體的社會性
三 歷史認識主體及主體認識的一般特征
第二節(jié) 歷史認識主體的主體意識和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
一 主體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
二 辯證、能動的反映論和主體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
三 唯心主義和主體消極的創(chuàng)造性
第三節(jié) 歷史思維和歷史認識
一 思維和歷史認識主體的思維
二 認識主體歷史思維的進步和史學的發(fā)展
三 從古典直覺的歷史思維到近代實證的歷史思維
四 知識——認識主體歷史思維構成要素的核心內容
五 當代歷史思維的特點和影響
第四節(jié) 歷史思維和現(xiàn)時代
一 科技革命和科學思維
二 科學的辯證思維和歷史思維
三 歷史思維是理論思維
四 歷史認識中的系統(tǒng)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五 當代歷史思維發(fā)展的特點和趨勢
思考題
第三章 歷史認識的客體
第一節(jié) 歷史過程的客體和歷史認識的客體
一 歷史客體的屬性
二 歷史認識客體的特殊性
三 歷史認識的特殊性
第二節(jié) 歷史認識的過程
一 一般認識過程和歷史認識過程
二 歷史認識中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三 歷史認識的形式
第三節(jié) 歷史認識主體和客體的辯證關系
一 歷史認識的主、客體,不僅相互依賴而且相互聯(lián)系
二 歷史認識的主、客體,相互滲透、相互轉化
三 科學的歷史認識是實踐的歷史認識
四 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
思考題
第四章 歷史認識中的“歷史事實”
第一節(jié) 歷史事件和主觀化[I]歷史事實
一 從“歷史事件”到“歷史事實”
二 主觀化[I]歷史事實
第二節(jié) 歷史認識和主觀化[Ⅱ]歷史事實
一 從“主觀化[I]歷史事實”到“主觀化[Ⅱ]歷史事實”
二 歷史認識中的主觀性因素
第三節(jié) 歷史事實的“客觀性”
一 歷史的客觀性——歷史的真理性
二 卡爾?貝克爾主觀唯心主義的“歷史事實”理論
三 歷史事實是主觀和客觀的完美結合
四 三種不同含義的歷史事實的“客觀性”
思考題
第五章 歷史的認識和歷史哲學的認識
第一節(jié) 歷史認識論和歷史規(guī)律性問題
一 對“規(guī)律性”的歷史哲學思考
二 “規(guī)律性”和“可重復性”
三 現(xiàn)代科學技術否定了規(guī)律性嗎
第二節(jié) 歷史認識論和歷史的必然性、偶然性、選擇性
一 歷史的必然性和歷史的偶然性
二 歷史宿命論的根源
三 歷史的選擇性
四 歷史必然性、偶然性和選擇性的辯證統(tǒng)
思考題
第六章 歷史認識的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jié) 歷史認識的價值判斷
一 價值認識和價值判斷
二 歷史的價值判斷和社會的價值判斷
三 價值判斷是一種理論描述
第二節(jié) 歷史認識與歷史真理
一 歷史認識是對歷史真理的追求
二 歷史認識:從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
三 追求歷史真理是史學發(fā)展的動因
第三節(jié) 歷史認識與歷史記憶
一 史學是一門記憶的科學
二 歷史記憶是歷史認識的基礎
三 歷史記憶是民族的歷史記憶
第四節(jié) 檢驗歷史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一 社會實踐和史學實踐——檢驗歷史認識的標準
二 對歷史認識考實性判斷的檢驗
三 對歷史認識價值判斷的檢驗
思考題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