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黨政讀物全球化視野下黨的社會基礎研究

全球化視野下黨的社會基礎研究

全球化視野下黨的社會基礎研究

定 價:¥42.00

作 者: 王炳林,闞和慶,王春璽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執(zhí)政黨建設研究叢書
標 簽: 黨政讀物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10075136 出版時間: 2009-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42 字數:  

內容簡介

  當今世界,政黨政治風云變幻,你方唱罷我登場,上演了一幕幕令人驚異、目不暇接的悲喜劇,許多大黨和老黨經營數十上百載,卻一朝覆沉,“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背后向我們昭示了怎樣的政黨政治規(guī)律?世界政黨政治的實踐給了我們哪些經驗和教訓?在當代中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利益關系和階級階層結構的深刻變化,給鞏固和擴大黨的社會基礎既造就了難得機遇,也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怎樣才能不斷鞏固和擴大黨的社會基礎?怎樣才能為科學發(fā)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本書在引用大量典型案例與資料的基礎上,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和探究,提出了富有啟發(fā)性的新見解,其國際視野和理論前沿性更是一大亮點。

作者簡介

  王炳林,男,1961年10月生,山東墾利人,法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共黨史黨建等方面的研究,出版著作5部,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闞和慶,男,1976年9月生,安徽宿州人,2008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F任教于北京工業(yè)大學人文與社科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黨的建設等。先后在《求是》、《光明日報》等報刊發(fā)表論文30余篇。王春璽,男,1969年3月生,湖北枝江人,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政治學博士后,主要從事執(zhí)政黨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在《人民日報》、《黨韻文獻》等報刊發(fā)表論文28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政黨的社會基礎——從階級與群眾的視角透視
一、政黨的階級基礎與群眾基礎
1.政黨階級基礎的基本特征
2.政黨群眾基礎的基本特征
3.政黨的階級基礎與群眾基礎的辯證關系
二、社會基礎對政黨功能的影響
1.對政治參與功能的影響
2.對政黨意識形態(tài)功能的影響
3.對利益整合功能的影響
第二章 資本主義國家政黨執(zhí)政史鑒——經驗教訓探析
一、西方政黨的階級性
1.西方政黨的金錢政治
2.民眾對政黨的冷漠
二、經濟發(fā)展與利益整合的協(xié)調并進
1.推動經濟發(fā)展,減少社會分化
2.關注弱勢群體
三、在擴大群眾基礎中加強政黨的自身建設
1.注重調整指導思想
2.增強政黨的組織活力
3.建立密切聯系群眾的有效機制
四、注重對權力的約束和監(jiān)督
1.清正廉潔與政黨的命運息息相關
2.反腐敗必須常抓不懈
第三章 前蘇東社會主義國家執(zhí)政黨蛻變的教訓——反思總結警醒
一、黨群關系的逐步惡化
1.曾經的輝煌
2.黨內滋生官僚特權階層
3.群眾基礎的喪失
二、人民生活水平低迷徘徊
1.群眾利益需求難獲滿足
2.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的失誤
三、人民民主權利受到踐踏
1.集權統(tǒng)治失去民心
2.權力缺乏監(jiān)督
3.黨內缺乏民主
四、社會整合政策嚴重失誤
1.知識分子被排斥在蘇共階級基礎之外
2.民族問題損害了蘇共群眾基礎的鞏固和發(fā)展
第四章 增強黨的階級基礎——理論依據和現實要求
一、增強黨的階級基礎的具體內涵
1.擴展黨在工人階級中的組織資源
2.提高黨在工人階級中的感召力
3.以工人階級的意識品格塑造黨的行為規(guī)范
4.發(fā)展和提升工人階級的數量和素質
二、工人階級的先進性是增強黨的階級基礎的根本依據
1.工人階級是先進的階級
2.當代中國工人階級先進性的表現
三、工人階級的變化對黨的階級基礎的沖擊
1.當代工人階級的變化和特點
2.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變化對黨的階級基礎的沖擊
四、增強階級基礎是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迫切要求
1.保持黨的先進性要求增強黨的階級基礎
2.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維護黨的執(zhí)政安全需要增強黨的階級基礎
五、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是黨的歷史經驗的總結
1.把思想建設放在黨建工作的首位,有利于增強黨的階級基礎
2.“左”傾錯誤一度阻礙了黨的階級基礎的鞏固和發(fā)展
六、走出“當代工人階級不再具有先進性”的認識誤區(qū)
1.當代工人階級的內涵和外延發(fā)生了變化
2.正確認識當代中國工人階級隊伍出現的新問題
第五章 維護工人階級權益——經濟與政治途徑
一、維護工人階級的經濟權益
1.制定維護工人經濟權益的政策法規(guī)
2.發(fā)揮國有大中型企業(yè)在維護工人經濟權益方面的示范作用
3.構建和諧合作的勞資關系
4.提高農民工組織化程度,發(fā)揮農民工集體化維權的優(yōu)勢
二、維護工人階級的政治權益
1.維護工人在企業(yè)中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的權利
2.積極發(fā)展國企中的知識分子人黨
3.注重在一線工人中發(fā)展黨員
4.維護工人民主參與國家和地方事務的權利
三、提高工人的思想文化素質
1.重塑工人的政黨認同、階級認同、職業(yè)認同和企業(yè)認同
2.加強對農民工的職業(yè)技術培訓
第六章 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現實的新挑戰(zhàn)
一、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內涵
1.拓展群眾政治參與的空間和途徑
2.保障農民階級的權益
3.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4.優(yōu)化社會階級階層結構
5.汲取社會新階層的先進文化和意識
二、階層變化對黨的群眾基礎帶來的挑戰(zhàn)
1.當代農民階級的變化和社會新階層的興起
2.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狀況的基本特征
3.中國社會階級階層的變化對黨的群眾基礎的積極影響
4.社會階層變化對黨的群眾基礎的嚴峻挑戰(zhàn)
三、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是加強黨的建設的必然要求
1.保持黨的先進性要求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2.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要求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3.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要求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四、“兩個先鋒隊”決定了黨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群眾基礎
1.黨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必然要求
2.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它必然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3.“兩個先鋒隊”具有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
第七章 調整社會利益關系——擴大群眾基礎的制度選擇
一、通過制度安排與政策導向協(xié)調物質利益的矛盾
1.創(chuàng)造雄厚的物質基礎是解決矛盾的根本途徑
2.充分發(fā)揮各級黨組織的利益整合功能
二、完善社會階層結構,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1.培育社會中間階層的重要意義
2.培育社會中間階層的對策思考
三、法規(guī)和制度建設要體現社會公正的價值導向
1.公平正義的時代內涵
2.社會不公正感直接影響黨的執(zhí)政基礎的鞏固
3.保障社會公正的制度建設
4.營造注重社會公正的社會環(huán)境
第八章 讓農民得到實惠——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根本保障
一、保障農民的經濟權益
1.由城鄉(xiāng)分治向城鄉(xiāng)統(tǒng)籌轉變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保障農民經濟權益的根本之策
3.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4.向農村提供公共產品服務,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二、保障農民的政治權益,提高農民的政治地位
1.保障農民享有公民應有的政治權利
2.擴大農村基層民主,保證農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3.推進村務和鎮(zhèn)務公開,保證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
三、營造和諧的黨群關系和干群關系
1.切實解決農村經濟利益矛盾
2.推進鄉(xiāng)鎮(zhèn)機構改革
3.加強對基層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
4.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素質和民主參與水平
第九章 吸收新階層中的優(yōu)秀分子入黨——擴大群眾基礎的重要舉措
一、新階層中優(yōu)秀分子入黨面臨的主要問題
1.對新階層中的優(yōu)秀分子入黨仍存在認識誤區(qū)
2.在新階層中發(fā)展黨員的力度不夠
3.新階層中的許多人員入黨積極性不高
二、在吸收新階層中優(yōu)秀分子入黨問題上繼續(xù)解放思想
1.正確認識吸收新階層優(yōu)秀分子入黨的必要性
2.吸收新階層中的優(yōu)秀分子入黨不會使黨變成“全民黨
三、探索吸收新階層中優(yōu)秀分子入黨的新途徑
1.建立健全黨的組織
2.積極穩(wěn)妥地發(fā)展黨員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