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佛教玄奘西游記(典藏版)

玄奘西游記(典藏版)

玄奘西游記(典藏版)

定 價:¥49.00

作 者: 錢文忠 著
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佛教

ISBN: 9787806789957 出版時間: 2009-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7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玄奘西游記》系百家講壇邀請的首位上海青年學者擔綱講授的長度為三十六講的一檔電視講座節(jié)目,先將其內容集結成冊出版。本書講述的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先驅、唐代著名學者、翻譯家玄奘,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渡過流沙,越過蔥嶺,跋涉千山萬水,去到印度。歷經十七寒暑,走遍印度各國,為交流學術、增進學養(yǎng)及留學歸來后首徒講學、主持譯述等相關事跡。本書從一個學者的口中,從人物傳記的角度詳細講述了這個出使西域的大唐僧人的真實生活及其旅程的原貌,以玄奘西行旅途為主線,通過各種故事串講,介紹唐代中外社會、經濟、文化交流的盛況。同時,作者鑒于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的廣泛影響,作了文學和史學的對應觀照,借此增進讀者的相關知識。此次成書,在保留該電視節(jié)目整體內容的基礎上,又根據(jù)作者的提綱增添了未有機會展現(xiàn)在電視上的內容,使全書內容更為全面精準,同時文字上也有更多潤色?!缎饰饔斡洝废蛋偌抑v壇邀請首位上海青年學者擔綱講授的長度為36講的節(jié)目,所講的內容,正是普通百姓早已熟知的《西游記》故事的歷史原型,但這個西行印度求法的大唐僧人的真實生活及其旅程的原貌到底如何,他一路上經過了哪些地方,都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和《西游記》中所描述的場景有何異同等問題,《玄奘西游記》都能為讀者一一講解。

作者簡介

  錢文忠,季羨林先生關門弟子,央視“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中國最年輕的印度學、佛學、梵學專家。1966年6月出生,籍貫江蘇無錫。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yè),師從季羨林先生。大學一年級起,開始撰寫并發(fā)表學術論文,獲“季羨林東方學獎學金”一等獎。19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歷史文化學系,師從著名印度學家A.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學家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學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1990年代,居家自修文史之學五年。1996年,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任教。現(xiàn)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華東師范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編纂委員會委員。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天竺與佛陀》、《國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記》、《巴利文講稿》,譯作有《繪畫與表演》(合譯)、《唐代密宗》、《道、學、政》,另有資料編集與古籍整理十余種,發(fā)表各類論文一百余篇。

圖書目錄

星云 一步的慈悲
錢文忠 玄奘與時代精神
前言
第一講 玄奘身世
古典小說《西游記》中,對玄奘身世的描寫充滿了傳奇色彩——玄奘的父親經歷了金榜題名、洞房花燭的喜悅,又遭遇了月黑風高、拋尸江底的慘劇,使玄奘尚未出生就開始經受磨難。但歷史上真實的玄奘有著怎樣的身世呢?小說中的描寫是憑空杜撰,還是有所依據(jù)?是什么樣的人生經歷,使他敢于跋涉往返十七年,遠去西天取經?
第二講 皈依佛門
《西游記》第十一回中說玄奘“轉托塵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羅網(wǎng)。投胎落地就逢兇,未出之前臨惡黨”,也許這一切坎坷遭遇都是小說中的杜撰,但有一點是接近歷史真實的——玄奘確實是在年少之時就剃度出家了。玄奘出身官宦家庭,他為什么會年少出家?是什么樣的機緣,使他執(zhí)著于佛門求學?他又是在怎樣的情景下剃度的呢?
第三講 求學之路
剃度后的少年玄奘刻苦好學,十幾歲時就在佛學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當時正值隋末唐初的動蕩年代,但為了求得佛學的真諦,玄奘下四川,上長安,輾轉求學。當時的長安是怎樣的景象?玄奘在長安又遇到了什么人,使他下定決心要去西天取經呢?
第四講 潛往邊關
在《西游記》中,唐僧是唐太宗的“御弟”,奉旨前去西天取經。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中,玄奘卻是偷偷從長安出發(fā)的,但剛到涼州就被勒令返回。一心求法的他竟冒生命危險,繼續(xù)西行,準備偷渡邊關。
第五講 偷渡國境
玄奘雖然為瓜州官員李昌所救,但必須馬上西行,否則仍有被緝捕的危險。此時玄奘的馬死了,兩位陪行的僧人也離開了,孤身一人的玄奘只能到一座廟里去求佛保佑,而這一求,竟遭逢到一段離奇的際遇。
第六講 邊關被擒
玄奘雖然渡過了水流湍急的葫蘆河,但為了繞過玉門關,他還必須通過沙漠,偷越重兵把守的邊關五烽。孤身一人的玄奘在沙漠中出現(xiàn)了幻覺,依靠堅強的意志,終于走到了第一烽,卻被守關將士一箭射中,當場被擒。玄奘會不會再次引來殺身之禍?他的命運又將會如何?
第七講 險象環(huán)生
玄奘剛到第一烽,就在取水時被守關的將士捉拿到,校尉王祥發(fā)現(xiàn)玄奘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高僧,提出只要玄奘答應到他的家鄉(xiāng)敦煌去弘法,就可以不追究他的罪名。此時的玄奘面臨兩種選擇,他是怎么回答王祥的?對于玄奘的回答王祥又做出了什么樣的反應?
第八講 身臨絕境
玄奘進入莫賀延磧大沙漠不久就迷路了,他找不到野馬泉的方向。在沙漠中迷路已經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而玄奘恰恰在飲水時又失手打翻了水囊,在這樣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仍然毫不動搖地繼續(xù)西行。幾天幾夜之后,滴水未進的玄奘再也走不動了,他躺倒在沙漠上,等待著死亡的來臨。
第九講 被困高昌
玄奘九死一生才走出八百里大沙漠來到高昌,但高昌王卻一心想把玄奘留下,做高昌國的大法師。但玄奘表示,決不會改變西行的初衷。高昌王會不會放過玄奘?高昌王和玄奘之間后來又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第十講 異國傳奇
玄奘西行求法的堅決態(tài)度深深打動了高昌王麹文泰,他不僅同意了玄奘繼續(xù)西行的要求,而且還和他結為兄弟,為他以后的行程準備了大量的東西。玄奘在高昌停留了將近一段時間之后,終于重新踏上的西行的征途。
第十一講 龜茲辯經
按照禮儀,玄奘應當要去拜訪那位住在奇特廟中龜茲高僧木叉毱多。就在拜訪時,玄奘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和他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經。那么,這場辯經究竟是怎樣開始的呢?玄奘有把握取勝嗎?
第十二講 一波三折
玄奘在龜茲辯經中大獲全勝,卻因為大雪封路不得不暫時滯留在龜茲。這段時間玄奘不僅留心觀察了當?shù)氐奈幕⒎鸾蹋€特別記錄下了龜茲大多數(shù)人是扁頭這一奇怪現(xiàn)象,這是為什么呢?
第十三講 化敵為友
玄奘離開碎葉城后,又經過了好幾個小國家,然后來到了位于西域中部信仰拜火教的颯秣建國,這里有用火驅趕佛教僧人的傳統(tǒng)。玄奘在這里會遭到什么樣的待遇呢?
第十四講 走進印度
玄奘一步一步走近了心中的圣地印度。一路上,玄奘見到了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并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記載。又在迦畢試國住進了一座叫做質子伽藍的寺廟。玄奘在質子伽藍的這段時間,還發(fā)生了哪些傳奇的故事?離開質子伽藍后,玄奘終于進入了古印度的疆界,玄奘在這個文明古國都觀察記載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第十五講 佛影謎蹤
玄奘在印度首先參拜的圣地是醯羅城,那里供奉著佛陀的舍利頂骨,還有一個名叫佛影窟的洞窟,據(jù)說心誠的人可以看見佛像。
第十六講 巴國奇聞
玄奘進入了今天意義上的巴基斯坦境內。在印度河的某個渡口,玄奘記下的一個傳說,竟跟小說《西游記》中的情節(jié)十分相似,那就是唐僧西天取經路上遭遇的第八十一個磨難——在通天河遇到神獸,取回的佛經落入了水中。在真實的歷史中,玄奘有沒有遭遇到風浪的襲擊?
第十六講 巴國奇聞
五年時間很快過去了,玄奘的學業(yè)已成,他離開了那爛陀寺,但并沒有馬上回國,而是到印度各地游歷去了。他這樣做是出于怎樣的考慮,后來又是在什么情況下決定回國的呢?
第十七講 真假女國
在小說《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在女兒國有一段令人哭笑皆非的遭遇,而在《大唐西域記》中,玄奘用了一段撲朔迷離的文字,記錄了一個由女性做國王的神奇國度東女國。這兩部著作中的女兒國是不是同一個地方?
第十八講 在劫難逃
玄奘來到了曲女城,在這里詳細記載了一個仙人和戒日王的神奇?zhèn)髡f,然后沿印度的恒河順流而下,遇到了一幫信仰突伽神的強盜,他們不僅搶劫財產,還選中了玄奘做祭祀用的人牲,玄奘努力辯解,還是被這群強盜拖上了祭壇。這是玄奘西行以來遇上的最危險的一次劫難,他自己都確信躲不過這一關了。
第十九講 絕處逢生
玄奘被一群強盜劫持,并把他作為人牲推上祭壇,而此時的玄奘已經抱定了必死的打算。然而,就在強盜舉起屠刀的那一剎那,奇跡出現(xiàn)了。那么,在玄奘和強盜之間,發(fā)生了怎樣離奇的故事呢?
第二十講 佛陀故鄉(xiāng)
護法菩薩是一位偉大的佛教理論家,他的名字“護法”是意譯,音譯為“達磨波羅”,“波羅”的意思是法,“達磨”就是保護,所以把他譯成“護法菩薩”。他寫的《成唯識論》,玄奘回中土后把它譯成漢文,成為唯識宗奠基性的理論著作。那么,護法菩薩究竟是怎么降服外道的,他又是如何成名的呢?
第二十一講 情怯圣境
馬上就要抵達那爛陀寺了,玄奘之所以千里迢迢、冒死西行,就是希望能到那里求佛法、取真經。可是,當離那爛陀寺僅有一步之遙的時候,玄奘卻駐足不前了。面對自己心中的圣地,玄奘為什么遲疑徘徊?眼看就要實現(xiàn)自己取經求法的愿望了,玄奘又為什么思緒萬千?
第二十二講 求學奇緣
玄奘終于到達了心中的圣地那爛陀寺,當寺院住持百歲高齡的戒賢法師得知,玄奘是特意從東土而來求取真經時,他突然放聲大哭起來,玄奘和遙遠的那爛陀寺有著怎樣的奇特因緣呢?
第二十三講 雁塔傳奇
玄奘在那爛陀寺正式學習之前,先到印度各地進行了游歷。那么,玄奘到那爛陀寺之后為什么不馬上開始學習,而要出去游歷?這是否也屬于玄奘所享受的特殊待遇呢?
第二十四講 何去何從
五年時間很快過去了,玄奘的學業(yè)已成,他離開了那爛陀寺,但并沒有馬上回國,而是到印度各地游歷去了。他這樣做是出于怎樣的考慮,后來又是在什么情況下決定回國的呢?
第二十五講 宗派之爭
玄奘雖然佛學修養(yǎng)高深,但他既不想在印度一夜成名,更不想在此因為辯論而丟了性命,那么玄奘怎么會一次又一次地,被卷入這種大規(guī)模的辯論之中的呢?
第二十六講 論戰(zhàn)因緣
一個順世外道的辯論者打上門來,向那爛陀寺挑戰(zhàn),而玄奘以非常出乎我們意料的姿態(tài)接受了這個挑戰(zhàn)。他是如何降伏這個外道的?而這個上門挑戰(zhàn)的順世外道還會牽扯出什么樣的故事呢?
第二十七講 雙雄斗法
就在玄奘下決心要回國時,那爛陀寺的眾僧紛紛來勸阻他,玄奘婉言謝絕了他們的好意,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鳩摩羅王的使者又來請玄奘到他那里去。那么,玄奘究竟能否脫身呢?
第二十八講 生死決戰(zhàn)
為了爭奪玄奘,戒日王和鳩摩羅王差點大動干戈。戒日王的目的是請玄奘和小乘佛教宗師進行那場醞釀已久的辯論,以維護大乘佛教的聲望。誰知道,這場頂級辯論無法進行,但另一場規(guī)模更加宏大的辯經大會卻要召開,玄奘將獨自面對更大的危險,事情怎么會發(fā)展到這一步呢?
第二十九講 危機重重
玄奘在曲女城大會上立下生死狀,然而,連續(xù)五天整個會場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上前應戰(zhàn)。就在大家認為玄奘必勝無疑的時候,一場莫名其妙的大火,一個神秘現(xiàn)身的刺客,讓盛大的辯經大會危機重重。危機背后隱藏著什么樣的秘密?辯經大會還能順利進行嗎?
第三十講 東歸軼事
曲女城大會結束后,玄奘向戒日王提出馬上啟程回國的要求,可是,戒日王哪里肯放過這樣一個高僧,鳩摩羅王也希望玄奘能夠接受自己的供養(yǎng)。這時的玄奘用什么辦法,才能實現(xiàn)自己回國的愿望呢?
第三十一講 游子還鄉(xiāng)
當玄奘到達于闐后,懷著復雜的心情,托人給大唐朝廷帶去一份表文。在表文中,玄奘一方面坦承自己當年是偷渡出境的,另一方面表達了自己回歸大唐的誠意。大唐朝廷將會怎樣對待這位東歸的求法僧?而當玄奘日夜兼程趕到長安時,他又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第三十二講 會見太宗
645年玄奘終于回到了久別的長安,長安城萬人空巷,爭相一睹這位高僧的風采。唐太宗得到玄奘到達的消息后,傳令玄奘速到洛陽與之相見。
第三十三講 魂系真經
玄奘西行求法十幾年,從印度帶回了大量的佛經。玄奘求取真經的最終目的是弘揚佛法,如果說這些真經是佛家教義的種子,那么只有翻譯成中文,它們才能在中國生根發(fā)芽。否則,留學印度所創(chuàng)造的輝煌將變得毫無意義。
第三十四講 彌勒真相
玄奘懷著急切的心情組織起譯場,然而,在譯場開始工作的一年之內,玄奘只翻譯了一些并不重要的佛經。他在積累經驗,磨合隊伍,為翻譯一部最重要的佛經做準備,這部經就是《瑜伽師地論》。
第三十五講 晚年風波
玄奘的譯經工作進展很順利,三年之內,玄奘最看重的《瑜伽師地論》的翻譯工作也完成了,這時的玄奘已經年近半百。玄奘的晚年應該可以安靜專心地從事自己的譯經工作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玄奘在其生命最后的十五年里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第三十六講 法師圓寂
玄奘的晚年生活并不平靜,他與皇室的微妙關系、繁重的譯經工作,都使他漸漸感到體力不支。也許是冥冥之中的感應,玄奘預感到自己的歸期將至。那么,他在人世間的最后生命時刻里,都做了些什么呢?
附錄一:
《舊唐書·玄奘傳》
《大唐三藏玄奘法師表啟》
附錄二:玄奘法師年表
附錄三:季羨林弟子錢文忠:守師門安身立命 繆克構
“讀書應該是天地義的” 陳美壽
“及門弟子”錢文忠揭秘季羨林 干琛艷
參考書目
初版后記
新版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