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說:“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蠱,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觀聽之娛,信可樂也”。記不得是哪一位西方哲人也曾說過:生活中到處存在著“美”,關鍵在于你去發(fā)現(xiàn)。記得我有一次在洛陽一家屋檐下寫生那座古城門,當這家女主人看到我的畫驚奇地說:我在這里住了這么多年,從未覺得這城門怎樣美,為什么你畫出來就這么好看呢?這個例子就生動地詮釋了上述道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實在“大美”,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中,已被認定的美景,經過打造或未經過打造的美景,不斷被推出成為“品牌”。實際上自古以來,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就已經發(fā)現(xiàn)了許多美景。遠在蒙昧時代人類就利用能劃痕的石塊和紅土顏料去記錄這些美景,這就是最早的“巖畫”。至于后來的詩文、游記和繪畫,也都是最好的記錄方法。19世紀發(fā)明了照相機,使人們的記錄手段更加精確更加便捷了。能將日月星辰,山川河海,風花雪月,蝶舞鶯飛等美景凝固于瞬間。特別是攝像,更能將各種行為動態(tài),包括音容笑貌忠實地攝錄下來,使人們越發(fā)感到“世界真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