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概述了國內外不同河流的水沙特性、河床演變特性,綜合分析了一些重要河流針對其自身特點提出的綜合治理方略和行之有效的河道整治方案與措施,以及河道整治工作的發(fā)展歷程。書中特別強調指出.不同河流的整治方案、整治措施及整治工程布局型式與其來水來沙特性、河道沖淤演變特性、流域經濟的發(fā)展狀況等有著密不可分的承輔關系。進而針對黃河下游游蕩性河道整治的發(fā)展現(xiàn)狀,在分析今后一定時期黃河來水來沙情況的基礎上,總結了原型河勢變化規(guī)律及多年實體模型試驗成果,指出黃河下游游蕩性河道進一步整治,必須注重“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加強關鍵性“節(jié)點工程”的建設,并開展了專門的模型試驗研究,提出了控導工程送溜距離和水流分離角計算公式,對今后河道整治工程布局方案進行了初步探討。本書可供從事河道治理工程研究及管理的科研人員參考,亦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yè)師生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