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研究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歷程。如果從清嘉慶年間徐旭曾的《豐湖雜記》①算起,學者對于客家源流的思考已有兩個世紀的歷史。而20世紀30年代羅香林出版《客家研究導論》②,對客家人和客家文化作出系統(tǒng)的論述,至今也已有70多年。經過了如此漫長的研究歷程,客家學的論著真可謂汗牛充棟,而關于客家人的來源、發(fā)展、分布,以及客家文化的種種表現(xiàn),客家精神的種種特點,參與述說者人數之多,各家意見之紛紜多歧,在各門各類的學術研究中也是罕見的。這種現(xiàn)象,從積極的方面觀之,可以說客家研究在學術界蔚為大觀,成為一門顯學;但從另一方面觀之,也可以說客家研究至今尚未成熟,在研究對象、范疇、理論、方法,以及史料的發(fā)掘、整理、運用方面都還有待作出更大的努力。本書試圖在客家研究已經取得豐富成果的基礎上,特別是在著者本人十幾年客家研究已有心得的基礎上,對于目前客家學界存在的主要分歧提出自己的看法,對于本人十幾年的研究心得和成果進行一次總結,比較系統(tǒng)地闡述自己關于客家人、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