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荷載與地震作用
1.作用在建筑結構上的荷載如何分類?荷載效應如何進行組合?
2.作用在建筑結構樓(屋)面上的均布活荷載標準值應當如何確定?
3.由于建筑功能不同,不能根據《荷載規(guī)范》確定作用在建筑物樓面上的均布活荷載標準值時應當如何辦?
4.設計建筑結構樓面梁、墻、柱及基礎時,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應當如何折減?
5.結構整體計算時,樓面隔墻荷載應當如何正確輸人?
6.結構整體計算時,樓梯間的均布荷載應當如何正確輸入?
7.結構整體計算輸入風荷載時應當注意什么問題?
8.建筑物的抗震設防類別應當如何正確劃分?
9.不同抗震設防類別的建筑抗震設防標準有何區(qū)別?
10.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三水準設防目標是什么?
11.建筑結構地震作用計算有哪些原則規(guī)定?
12.建筑結構地震作用計算可采用哪幾種方法?
13.抗震設計計算建筑結構的重力荷載代表值時,如何合理選擇組合值系數?
14.建筑結構在進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彈性時程分析時有哪些規(guī)定?
15.建筑結構的地震影響系數和特征周期如何確定?
16.建筑結構的自振周期、基本周期、設計特征周期、場地卓越周期和場地脈動周期之間有何關系?
17.建筑結構整體計算時,如何合理選取計算振型數?
18.抗震設計時,建筑結構的地震作用計算,在什么情況下應考慮偶然偏心的影響?在什么情況下應計算雙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轉影響?
19.抗震設計時,計算地震影響系數所采用的結構自振周期為什么要折減?折減系數如何取值?
20.建筑結構抗震驗算時,為什么要規(guī)定結構任一樓層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數值?
21.突出建筑物屋面的塔樓,其水平地震作用如何計算?
22.6度地震區(qū)的建筑結構是否都不需要進行地震作用計算和截面抗震驗算?
23.在什么情況下結構應進行豎向地震作用計算?
24.在什么情況下建筑結構應進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層的彈塑性變形驗算?
25.如何應用靜力彈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來計算結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彈塑性變形?
第二章 建筑結構設計計算的基本原則和規(guī)定
第三章 結構材料及非結構構件
第四章 結構布置和機構體系
第五章 地基與基礎
第六章 框架結構
第七章 剪力墻結構
第八章 框架-剪力墻結構
第九章 筒體結構
第十章 混合結構
第十一章 帶轉換層的高層建筑結構
第十二章 板柱-剪力墻結構
第十三章 異形柱結構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