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導 言
一 從生前到死后:孫中山研究的視角轉換
二 事件:文化史研究的可能路徑
三 政治史研究的“文化轉向”
四 回到敘事:歷史學的修辭
五 本書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再造民國:孫中山的革命遺產與國民黨的政治策略
一 再造民國:晚年孫中山的革命遺產
二 蓋棺論未定:歧異的“中山”形象
三 國葬還是黨葬:另一個領域的斗爭
四 從肉體的安葬到身后形象的塑造
五 小結
第二章 內部整合:葬事籌備處的沿革與國民黨陣營的權力重組(1925~1929)
一 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處的結構與功能
二 葬事籌備處與國民黨中樞當局關系的演變
三 小結
第三章 工程與政治:中山陵的征地、設計和修建
一 陵墓征地:國家與民眾,中央與地方
二 陵墓設計方案競征:國民黨政治形象的文化傳播
三 陵墓的修建:國民黨、專業(yè)人士與建筑商
四 小結
第四章 開放的紀念性:中山陵的建筑精神與符號內涵
一 紀念與象征:墓址選擇的政治文化內涵
二 開放的紀念性:建筑精神的構想
三 空間感和藝術風格:建筑精神的實現(xiàn)
四 小結
第五章 “黨治國家”、儀式和政治:1929年的孫中山奉安大典
一 奉安大典的組織支持:“黨治”體制的縮影
二 奉安大典的宣傳:“黨治”權威的推廣
三 奉安大典的禮儀和場面:“黨治”秩序的象征性表達
四 “奉安”中的異音
五 小結
第六章 從“總理”到“國父”:新式國家偶像的樹立
一 “總理遺教”的獨尊
二 “總理紀念周”
三 中山陵謁陵活動
四 “國父”名分的確立
五 汪偽政權的“國父”崇拜
六 “所以紀念中山之道”
七 小結
結 語
圖表索引
一 插圖索引
二 表格索引
征引文獻
一 基本史料
二 中文著作(含譯著)
三 中文文章
四 英文著述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