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專門史消失的學術城

消失的學術城

消失的學術城

定 價:¥32.00

作 者: 岱峻 著
出版社: 百花文藝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化評述

ISBN: 9787530651742 出版時間: 2009-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7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消失的學術城》分為漫漫南遷路、新學術的拓荒牛、謙謙君子甲骨狂人、戰(zhàn)時中國最好的文科圖書館、困厄與突圍、請名家找新才等十三章內(nèi)容,為大家重新解讀李莊,發(fā)現(xiàn)那批學人頑強地堅守,有士大夫“憂道不憂貧”的高貴精神和“文化遺民”的學術自覺,也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社會擔當,更大的原動力則是強烈的民族主義。重新解讀李莊,發(fā)現(xiàn)那批學人頑強地堅守,有士大夫“憂道不憂貧”的高貴精神和“文化遺民”的學術自覺,也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社會擔當,更大的原動力則是強烈的民族主義。世事翻覆,白云蒼狗。一九四六年十月,隨著載有最后一批學人的輪船鳴笛起錨,李莊空寂了。二三年之后,隨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失敗,那批走出李莊的學人也分崩離析,或去了臺灣,或去國離鄉(xiāng),留在大陸的,在左風橫行時也噤若寒蟬……地以人傳,李莊卻是反倒。在近六十年的時間里,一座顯赫一時的學術城竟消失得無影無蹤。

作者簡介

暫缺《消失的學術城》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又一次“衣冠南渡”(代序)
第一章 漫漫南遷路
一、戰(zhàn)前十年
二、暫駐足衡山湘水
三、昆明兩年
從城里到龍泉鎮(zhèn)
“化外之區(qū)”的新發(fā)現(xiàn)
狼煙又起
四、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
五、行難居不易
第二章 新學術的拓荒牛
一、臥病倒床
二、此雖舊域,其命維新
三、白色的反思
四、桂花坳傅家
五、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第三章 謙謙君子甲骨狂人
一、代理所務
二、殷歷譜
三、甲骨二堂
第四章 戰(zhàn)時中國最好的文科圖書館
一、讀書種子與圖書館建設
二、文化劫掠與衣冠南渡
三、圖書管理
四、深山藏書城
第五章 困厄與突圍
一、貧病煎迫
二、謠言與刺刀
三、待人與律己
四、治學與入仕
五、撒在山野的世家子
第六章 請名家找新才
一、非巨子不足以服膺士林
陳寅恪與史語所
漢語語言學之父——趙元任
二、杜鵑啼歸
胡厚宣背棄師門
割肉啖人,心痛何似
找新才的艱難嘗試
王鈴與李約瑟
三、栗峰書院的北大文研所
昆明恢復招生:
栗峰書院的北大文研所
未進過校門的北大生
第七章 六同別錄
一、無中生有著新史
清史“檔案派”大家李光濤
勞鞣的居延漢簡研究
二、實現(xiàn)語言科學的國際化
“非漢語語言學之父”——李方桂
馬學良:撒尼山寨尋寶人,
董同穌苦著“天書”
三、人類學的拓荒發(fā)軔
凌純聲、芮逸夫——中國民族學的雙子星座
吳定良——中國體質(zhì)人類學的奠基人
四、鋤頭上建立的現(xiàn)代考古
彭山漢墓發(fā)掘
從撫琴臺到蜀王陵
梁思永——病榻上的硬脊梁
吳金鼎——田野考古第一人
夏鼐的西北行
第八章 張家祠堂與中央博物院
一、李濟——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之父
二、中博院總干事曾昭熵
三、馬長壽一開“川康民族考察”之先河
四、李霖燦與東巴文化研究
五、譚旦同的民間手工業(yè)調(diào)查
第九章 娶個太太待俺親
一、第一個成功是逯卓亭
二、景云,你在他鄉(xiāng)還好嗎?
三、爬山豆,葉葉長
四、素萱光濤樂未央
第十章 陶孟和與社會科學研究所
一、從社會調(diào)查到社會科學研究
二、石崖灣與門宮田
三、不拘一格降人才
四、過盡千帆皆不是
第十一章 梁思成林徽因與營造學社
一、中國現(xiàn)代建筑科學的搖籃
二、李莊的“太太的客廳”
第十二章 風雨同濟
一、東岳廟與工學院
二、禹王官校本部
三、天下同濟
第十三章 念茲別離,永懷繾綣
一、抗戰(zhàn)勝利
二、傅斯年代長北大
三、東邁在邇
四、留別栗峰
五、羊街八號
六、去留徘徊
七,永懷繾綣
尾聲
后記
主要人物介紹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