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競爭力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國家的科技競爭力和國民素質的提高。制度因素是直接影響大學競爭力的先決條件,制度競爭和制度創(chuàng)新是大學提高競爭力的前提和關鍵。本書以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為分析框架,主要從大學產權、交易、委托一代理關系和制度變遷的視角,對大學競爭力生成的外在制度環(huán)境、內在制度安排進行了’系統(tǒng)化和整體性研究,重點剖析了大學制度與大學競爭力的關系,結合國外著名大學提升競爭力的成功經驗,對我國今后提高大學競爭力、爭創(chuàng)世界一流大學和參與國際教育競爭提出了發(fā)展對策和建議。目前,我國大學正在積極爭創(chuàng)世界一流大學,無論是政府還是大學本身都給予了高度重視,力圖通過提高大學自身的競爭實力,以便更好地參與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競爭,不斷增強國家的綜合競爭力。作為一所大學應當如何打造競爭力,理論界和大學校長們都各持己見。本書站在大學生存與競爭發(fā)展、建構世界一流大學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戰(zhàn)略高度,著眼于我國提升大學競爭力和參與國際競爭的現實和長遠發(fā)展需要,闡述作為大學實體組織產生競爭力的內在聯系,主要以新制度經濟學和競爭優(yōu)勢理論為理論基礎,把大學置于社會獨立性實體組織的維度,全面解剖大學內在制度和社會制度環(huán)境對大學競爭力的影響,力求全方位、立體化、多視角地分析如何快速打造一所大學的競爭力。首先,本書理論基礎部分主要闡述了選題的原因,綜述本選題相關研究的進展概況,詮釋大學競爭力命題研究的核心概念,解讀新制度經濟學和競爭優(yōu)勢理論體系,以及解析大學競爭力的生成。其次,著重論述大學競爭力生成的內在關系。這是架構本書觀點的理論支點,包括大學競爭力生成的經濟邏輯、大學競爭力的要素與模式、大學競爭力的運行機制、大學排名制度與競爭力。重點解讀大學是一個實體性社會組織并有鮮明的經濟性,大學競爭力要素是生成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條件,大學競爭力要素不等于競爭力,不同性質的大學和大學的不同階段其競爭力模式是不同的,大學競爭力的運行是多種機制共同協(xié)作的結晶,而大學排名制度是公眾評價大學競爭力和推進大學發(fā)展的一種重要機制。再次,實證分析美國提升大學競爭力的經驗。具體解剖在美國的社會制度背景下,公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私立哈佛大學打造競爭力的不同模式,進一步說明大學競爭力的形成不單純是由辦學性質決定的,而主要緣于大學的生存環(huán)境、制度選擇和機制效力,不同性質的大學要有不同的制度安排和治理機制。最后,針對我國提高大學競爭力所存在的誤區(qū)和問題,結合我國大學競爭力的現實,提出了發(fā)展對策和建議。我國在提高大學競爭力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外延式擴張是普遍的做法。其實,世界著名大學不是以規(guī)模來衡量競爭實力,內涵式發(fā)展是大學競爭的關鍵所在。我國大學要提高競爭力就要先從制度創(chuàng)新入手,不斷優(yōu)化政府、社會和大學內在制度的協(xié)調性,通過優(yōu)化制度來保證大學競爭力的建構,僅僅依靠政府財政支持同樣是不現實的做法。大學競爭主要是制度競爭,強化大學機體的內在機制是打造競爭力的路徑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