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先秦諸子禮學研究

先秦諸子禮學研究

先秦諸子禮學研究

定 價:¥26.00

作 者: 陸建華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古代哲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10075396 出版時間: 2008-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27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先秦諸子禮學研究》主要內容,禮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先秦諸子與三代禮樂文化有著血脈聯(lián)系,皆有豐富的禮學思想?!断惹刂T子禮學研究》將先秦諸子置于先秦時期廣闊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之下,有別于學界常用的從史學或經學維度研究禮學,而是注重對先秦諸子禮學的哲學和思想層面的研究,既從哲學高度考察和梳理了先秦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代表性人物如老子、莊子、孔子、孟子、茍子,墨子、商鞅、韓非等人禮學思想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結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闡發(fā)和揭示了先秦諸子禮學思想之間的異同及相互影響,又把老子、墨子、商鞅等人的禮學作為研究的重點和難點,用歷史和邏輯相統(tǒng)一的辯證方法探求和剖析了先秦諸子禮學思想的發(fā)展脈絡、邏輯進程及其內在規(guī)律。

作者簡介

  陸建華,男,1965年10月生,安徽省長豐縣人?,F(xiàn)為安徽人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 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先后求學于合肥師范學校(1982——1986)、安慶師范學院(1988——1990)、安徽大學《1991——1994)、中山大學(1999——2002),1994年獲哲學碩上學位,200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道家和禮學研究,主持或參加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已出版《道家與中國哲學》(合著)、《荀子禮學研究》等著作,并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tài)》、《中國哲學史》、《孔子研究》、《學術月刊》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近50篇, 論文和著作皆獲得過省部級獎勵。

圖書目錄

引論禮學的誕生
第一章 道家之禮學
第一節(jié) 老子之禮學
一、批評禮和禮治
二、道主宰天、帝、鬼神
三、學禮方法
四、道治依賴于天子、諸侯王
五、肯定喪禮和祭禮
第二節(jié) 莊子之禮學
一、禮是亂之源
二、儒家崇禮的錯誤
三、禮儀的道家化
四、樂的道家化
五、道中有禮且道為禮源
第二章 儒家之禮學
第一節(jié) 孔子之禮學
一、三代之禮的相因與損益
二、為國以禮
三、禮規(guī)定德與德支撐禮
四、情禮不可分
五、贊美《韶》、《武》而否定“鄭聲”
第二節(jié) 孟子之禮學
一、肯定禮的價值
二、禮內在于人之心性
三、厚葬久喪
四、肯定“今之樂”
第三節(jié) 茍子之禮學
一、禮的政治、人生與形上價值
二、禮為政治制度、道德規(guī)范和宇宙之道
三、禮樂同構
四、隆禮重法
第三章 墨子之禮學
一、維護禮的等級性而否定禮的宗法性
二、肯定祭祀之禮并論證其社會價值
三、批評三代喪禮和儒家喪禮而另制墨家喪禮
四、廢棄三代禮儀制度而另制墨家禮儀制度
五、批評樂的危害性
第四章 法家之禮學
第一節(jié) 商鞅之禮學
一、禮生于“下世”而存于黃帝或三代之時
二、三代之禮各不相同
三、儒家之禮是亂國亡國之源
四、刑有禮的印記
第二節(jié) 韓非之禮學
一、維護君臣等級
二、批評德治又歸德于禮
三、肯定禮儀又重情輕禮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郭店儒簡之禮學——兼與孔子禮學比較
附錄二 《禮記》之禮學
附錄三 先秦諸子法律發(fā)生論
附錄四 告子辨析
附錄五 告子哲學的儒家歸屬
后記
補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