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了佛法在這文明昌盛、知識發(fā)達的時代,掉進了一個矛盾、詭譎的陷阱里。知識制造了人性的盲點,文明使得生命空洞化。知識所造就的文明昌盛,是人類有目共睹的事實,可是生命的幸福指數并未因此提升,反而產生了更多的恐懼、更大的無奈!佛法在世間是人類的寶筏,這是公認的事實,長久以來,人類也一直借由它來處理生命中的一切難題,并且都能迎刃而解。然而,自文藝復興以來,個人意識、自我意識、自由意識,引發(fā)了知識的發(fā)達,附帶的文物“競勝”,促進了人類生活的改變,此即是“模仿效應”及“完全競爭”。這造成了人類愈來愈不會“用生命”生活,而只會用大腦的推理度日。用大腦推理,即是“虛幻”。譬如,邇來流行“生涯規(guī)劃”,這是社會名嘴所創(chuàng)造的流行術語。生涯是需要規(guī)劃的,但幾乎所有致力規(guī)劃的人都獲得相同的答案,即無法兌現。這便是用“大腦的推理”去規(guī)劃,它受到了“福報”的限制,所以是虛幻的。若是一個人的規(guī)劃是這樣的:認真地完成眼前的生活、工作及學習(學習是為擴大作基礎),那么隨著因緣的轉化,它會自然地兌現,此一兌現的結果并非事前的目的性結論,它就隨因緣自然成就。這就是生命取向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