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浩歌堂詩鈔
序一(1924)
序二(1923)
序三(1924)
序四(1923)
一 東江集(1892—1901)
松柏行呈杏廬夫子壬辰
夏日閑居癸巳
初秋書感甲午
謁師杏廬,談宴竟日,謹呈兩律乙未
讀竹書紀年丙申
江行雜詩丁酉
盤門夜泊戊戌
松陵詩派行己亥
沈子樹茂才大椿,安貧力學士也。秉其先世水西之懿訓,恂恂端確,望而知為謹飭之士,因贈詩以勖之
獨步垂虹亭望積雪,并追懷顧雪灘諸先哲
冒雪渡龐山湖至同里
詠懷庚子
初春退思草堂見霧,遲沈六不至辛丑
舊跋
又跋
二 壯游集(1903—1905)
將游東瀛,賦以自策癸卯
大阪懷徐福
自梅田驛乘汽車,赴江戶道中作
薄游上野,因登凌云閣騁望
東京雨后,寓樓倚望
泰伯、仲雍
題明孝陵圖
題鄭延平戰(zhàn)捷圖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儀真劉光漢
輯陸沉叢書初集竟題一首
題警鐘日報
贈林、劉二君子
與竹莊、憲暢論女學
與宗素、濟扶兩女士論文
癸卯除夕別上海,甲辰元旦宿青浦,越日過淀湖
歸于家
暮春苦雨
讀史雜感
華葩四章
橫泖懷二陸乙巳
泛舟游余山
算山懷余瑾
下山遇獵人
仲春晦日,由楊莊抵曹家渡,即晚驅車赴上海作
稼園哭威丹
別上海
鳳溪道中,用郭丹叔集中韻
舟過青浦
將離,思先妣也。自先妣歿,而不肖學殖日以落,
雖有綠陰,如黃萎何
夏夕讀殷氏《松陵詩征》,時予方盡失其《拜汲樓詩稿》。而所輯鄉(xiāng)邦遺文數十卷,及此本獨未散佚,一若有陰護之者。爰感而賦此。卷故有陳夢琴希恕題詞,即同其韻
觀夏考功遺札
讀瞿稼軒蠟丸書
觀楊維斗先生小札
珠蘭
吳門過程學啟祠
虎丘過李合肥祠堂不入
贈吳祝臣堯棟,時君方贈予長興伯遺稿
采芝圖為沈騷廬廷鐘題
夢雪郎,時君卒已四年矣
喜得無畏書卻寄
斟定長興伯遺集,謹書其后
秋燈
夜過毗陵驛
焦山中流遇急湍
三 黟山集(1903—1905)
丙午元旦
過虞山
涇縣道中賦雪
別旌德縣城喜大雪初晴
冒雪逾新嶺,有懷金文毅公聲
來新安兩月矣,卒卒未暇弄翰,偶從枕上得數絕句,
以寄同人
喜得海外書卻寄
清明屯溪道中念先世祖墓有為族人盜賣者,
不禁泫然
自柘林橫渡,登岑山佛寺
太炎將脫于理,詩以招之
春暮獨坐紫陽書院
屋廬書來,多厭世語,欲從予游,予尤厭世人也,方將振健翮,事沖舉以求乎?無為之鄉(xiāng),又烏可偕吾游耶?故歌以答之,會心者當不遠也
歙州城上望黃山作
獨坐披云峰下
再游如意寺
玄晤一首寄厘廬
自歙州人山中投止下洽,三十韻
將禮天都,特詣湯池洗祓,還宿紫云庵齋宮,
二十八韻
慈光寺
石門礎遇雨
登天都觀云鋪海作
……
卷二 巢南詞
卷三 巢南文集
卷四 巢南集外文
卷五 明遺民錄
明遺民錄敘
孫夏峰先生傳第一
刁、王、顏先生傳第二
劉繼莊先生傳第三
張覆輿、申鳧盟先生傳第四
王仲掬先生傳第五
劉媵庵先生傳第六
梁公狄先生傳第七
張、杜二先生傳第八
彭、張、李三先生傳第九
劉雪舫先生傳第十
夏李張孫范五先生傳第十一
王克承先生傳第十二
韓石耕先生傳第十三
張衡宇先生傳第十四
張蒿庵先生傳第一
……
卷六 雜著
卷七 詩學綱要
卷八 辭賦學綱要
卷九 附錄
卷十 浩歌堂詩鈔外編
題《黑奴吁天錄》后癸卯
讀史三首
《建州女直考繪圖》題詞
《揚州十日記繪圖》題詞
《忠文靖節(jié)編繪圖》題詞
《嘉定屠城紀略》題詞
古意甲辰
味莼園看焰火
蘆區(qū)重過陸郎甫、郭頻伽故居
拜楊維斗先生祠
歇浦病中哭陶亞魂
偕光漢子觀汪笑儂《桃花扇》新劇
八月十九日之夕,春仙園主熊文通以續(xù)演《桃花扇》見招,因偕同人往與斯會。棖觸舊感,情不能已
爰各贈絕句一章
觀《縷金香》新劇
偕笑依觀《玫瑰花》新劇
喜得力山、樸閻、魯林、薇伯海外書
……
卷十一 浩歌堂詩鈔后編
卷十二 百尺樓叢書補輯
卷十三 巢南文集外編
補編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