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中國詩學范疇和范疇體系建構問題
1.確定中國詩學范疇的思想方法
2.關于范疇體系建構問題
二、中國詩學范疇的特征
1.象喻性——從范疇的符號形態(tài)看
2.渾化性——從范疇的邏輯意旨看
3.衍生性——從范疇的動態(tài)演化看
4.功能性——從范疇的理論旨歸看
三、“天人合一”——大生命觀的美學
1.天人合一大生命觀的哲學思路
2.天人合一大生命觀的美學構成
四、“道”、“原道”、“載道”——“道”范疇美學釋義
1.道
2.原道
3.載道
五、“風骨”——高度成熟的中國詩學獨特范疇
1.因子分析的價值與局限
2.整體把握的幾種嘗試
3.風骨作為高度成熟的中國詩學范疇
六、“文氣”的存在根源及文體表現(xiàn)
?。ㄉ希┪臍獾拇嬖诟?br /> 1.大氣化生力的宏偉表現(xiàn)
2.血氣與情感的郁結勃發(fā)
3.社會道義的浩然偉力
?。ㄏ拢┪臍獾奈捏w表現(xiàn)
4.音節(jié)字句的聲調力量-
5.文氣的敷張、含斂和尚真
6.余論:從八股文看純形式中文氣的表出
七、“意境”的詩學內涵與歷史性質
1.意境范疇的含義與性質
2.意境的超越性
3.意境的終極價值依托
4.意境的社會基礎
5.意境的詩意內涵
八、“意境”的文化哲學分析
1.情景相生——意興本體的意境
2.物我相冥——澄明本體的意境
九、“格調”的基本內涵及價值
1.格調的主要構成因素
2.時代格調與審美辨別力
3.體裁格調與語言格調
十、“格調”——在風格學與文體學雙重空間中
1.在范疇群中解讀格調
2.在對應和相關范疇中把握格調
3.在漢唐高境與典范中理解格調
十一、“古”、“高古”、“古雅”——明代復古主義詩學范疇
1.古作為價值范疇:極至、本源和標準
2.古是奠基于元氣論的境界:太樸未散、興象渾淪
3.古的風格學內涵:高雅、淳樸、簡淡、古健
4.古范疇所標示的意義及帶來的矛盾
十二、“意象”——明代復古派守護古典詩性美的重要范疇
1.意象的含義
2.意象是古典詩性美的體現(xiàn)
3.意象與Image比較
十三、“寄托”——常州派詞學的基本范疇
1.寄托說及其自身局限的克服
2.寄托說的美學張力
3.寄托說被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之發(fā)掘
4.寄托說評議
十四、“禪意”作為詩學范疇——兼說古代詩學范疇當代價值的生成機制
1.禪意的精神本質
2.禪意的文體特征
3.從禪意看古代詩學范疇當代價值的生成機制
十五、“趣”范疇的審美特征和文化根源
1.“趣”的審美特征
2.“趣”的文化根源
附:論“趣”和“趣味”
1.知與趣
2.雅與趣
3.語趣
4.余論:“趣”之批評
附:論“無”作為存在之基礎
1.“無”作為存在的可生發(fā)性基礎
2.無作為存在的不可窮盡狀態(tài)
3.無作為存在的先概念含義狀態(tài)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