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動力工程能源技術展望:面向2050年的情景與戰(zhàn)略

能源技術展望:面向2050年的情景與戰(zhàn)略

能源技術展望:面向2050年的情景與戰(zhàn)略

定 價:¥108.00

作 者: 國際能源署 編,張阿玲 等譯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能源與動力工程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2193982 出版時間: 2009-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18 字數:  

內容簡介

  能源技術對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承受能力以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到底有多大貢獻?什么樣的技術最有潛力?技術開發(fā)需要多長時間?在2005年的鷹谷峰會上,8國集團領導人開始正視這些問題,并且決定積極著手來解決。他們呼吁國際能源署開展情景分析,為清潔與安全的能源未來提供戰(zhàn)略性的建議。本書的出版就是對這些要求的積極響應。這些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演示了能源技術如何在2050年的各種全球性情景中發(fā)揮作用;詳細評估了發(fā)電、建筑、工業(yè)和運輸領域中關鍵能源技術的現狀和前景;對通過整合新老技術來加強能源安全和遏止二氧化碳排放增長的各種方法進行評估;重點是能源效率、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既然能源技術在未來有廣闊的前景,我們現在就必須行動起來,開發(fā)現有技術和新興技術的潛力,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程度,從而保障能源安全和保護環(huán)境。本書提供了詳細的技術和政策分析,幫助政策制定者構建可持續(xù)的能源問題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暫缺《能源技術展望:面向2050年的情景與戰(zhàn)略》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前言
致謝
結論及政策建議
第1部分 面向2050年的技術和傘球能源經濟
第1章 概述
第2章 2050年情景:能源需求、供應及二氧化碳排放
2.1 技術加速發(fā)展情景(ACTs)和技術附加(TECHPlus)情景
2.2 二氧化碳排放趨勢
2.2.1 各種因素對二氧化碳減排的影響
2.2.2 不同情景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趨勢
2.2.3 地區(qū)分析
2.2.4 能效和燃料組成變化的影響
2.2.5 ACT情景與TECHPlus情景的成本
2.2.6 ACT和TECHPlus情景:2050年以后
2.3 不同燃料的能源需求
2.3.1 煤炭
2.3.2 石油
2.3.3 天然氣
2.3.4 電力
2.4 各部門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
2.5 發(fā)電
2.6 交通
2.7 建筑
2.8 工業(yè)
第3章 可持續(xù)能源未來發(fā)展的技術戰(zhàn)略
3.1 概述
3.2 技術實施的障礙
3.3 克服障礙
3.4 化石燃料發(fā)電
3.4.1 天然氣聯合循環(huán)(NGCC)
3.4.2 超臨界循環(huán)(SCSC)和超超臨界循環(huán)(USCSC)
3.4.3 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huán)(IGcc)
3.4.4 流化床燃燒(FBC和PFBC)
3.4.5 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CCS)
3.5 可再生能源發(fā)電
3.5.1 水電
3.5.2 地熱能
3.5.3 生物能源
3.5.4 風能
3.5.5 太陽能
3.5.6 海洋能
3.6 核能發(fā)電
3.6.1 核裂變:第三代和第三代半
3.6.2 核聚變:第四代
3.7 交通
3.7.1 提高車輛的燃料經濟性(發(fā)動機和其他部件)
3.7.2 混合動力車輛
3.7.3 玉米和甘蔗乙醇
3.7.4 木質纖維素乙醇
3.7.5 生物柴油
3.7.6 氫能/燃料電池車輛
3.8 建筑和電器
3.8.1 建筑物圍護結構節(jié)能措施
3.8.2 供暖和制冷技術
3.8.3 區(qū)域采暖和制冷系統
3.8.4 建筑能源管理系統
3.8.5 照明系統
3.8.6 家用電器
3.8.7 降低待機能耗
3.8.8 太陽能供暖和制冷
3.8.9 生物質取暖和烹調
3.9 T業(yè)
3.9.1 熱電聯產技術
3.9.2 電動機系統
3.9.3 蒸汽系統
3.9.4 采用現有技術提高基礎材料生產效率
3.9.5 通過工藝創(chuàng)新改善基礎材料生產效率
3.9.6 基礎材料生產中的燃料替代
3.9.7 材料和生產效率
3.9.8 原材料替代
3.9.9 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
第2部分 能源技術現狀與展望
第4章 電力
4.1 概述
4.2 全球發(fā)電和二氧化碳排放
4.3 發(fā)電技術的挑戰(zhàn)
4.4 化石能源發(fā)電廠:現狀與展望
4.4.1 簡介
4.4.2 天然氣和燃煤電廠現狀
4.4.3 天然氣和燃煤電廠效率
4.4.4 燃煤電廠的壽期
4.4.5 化石能源電廠的前景
4.5 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現狀與展望
4.5.1 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的現狀
4.5.2 二氧化碳捕集與技術展望
4.6 可再生能源:現狀與展望
4.6.1 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現狀
4.6.2 可再生能源發(fā)電展望
4.7 核能發(fā)電:現狀與展望
4.7.1 核能現狀
4.7.2 核電站展望
4.7.3 核聚變展望
4.8 電力網絡和分布式發(fā)電:現狀與展望
4.8.1 先進電力網絡
4.8.2 分布式發(fā)電系統
第5章 道路交通技術與燃料
5.1 概述
5.1.1 交通活動水平
5.1.2 方式組合
5.1.3 燃料組合
5.1.4 能源強度
5.1.5 交通燃料的溫室氣體特征
5.1.6 污染物排放
5.2 道路交通的燃料選擇
5.2.1 常規(guī)原油冶煉
5.2.2 非傳統石油:開采與濃縮
5.2.3 天然氣費托合成法:天然氣轉化成液體(GTL)
5.2.4 煤基費托合成法:煤炭轉化液體燃料(CTL)
5.2.5 甲醇和二甲基醚
5.2.6 乙醇
5.2.7 生物柴油和其他生物燃料
5.2.8 氫能生產
5.3 公路交通汽車技術
5.3.1 火花點火和壓縮點火發(fā)動機
5.3.2 汽油汽車和其他相關汽車
5.3.3 柴油汽車
5.3.4 其他替代燃料汽車
5.3.5 發(fā)動機以外的其他因素
第6章 建筑與設備
6.1 概述
6.2 建筑能耗
6.3 建筑和電器設備技術
6.4 建筑圍護結構
6.4.1 窗戶
6.4.2 絕熱性能
6.5 采暖、制冷和通風
6.5.1 傳統采暖系統:石油、天然氣、電力
6.5.2 先進的供熱系統:熱泵
6.5.3 先進的供暖和制冷系統:主動式太陽能
6.5.4 先進的供熱和制冷系統:區(qū)域供熱和制冷
6.5.5 先進的供熱和制冷系統:熱能儲存技術
6.5.6 先進的供熱系統:木材供熱
6.5.7 被動式太陽房
6.5.8 空調
6.5.9 通風
6.6 照明
6.7 家用電器
6.7.1 制冷設備:冰箱和冰柜
6.7.2 濕式設備:洗衣機
6.7.3 濕式設備:衣服干燥機
6.7.4 濕式設備:洗碗機
6.7.5 炊事
6.7.6 家庭熱水技術:傳統燃料
第7章 工業(yè)
附錄A國際能源署(IEA)能源技術合作項目
附錄BGDP和人口增長假設
附錄C定義、縮略語、首字母縮寫詞和單位
附錄D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