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講述了在四十年代,俄國大多數有教養(yǎng)的人對于德國哲學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的最優(yōu)秀的政論家盡量對俄國公眾重述在德國風靡一時的思想。那就是黑格爾和他的門徒的思想?,F在,黑格爾的追隨者在德國本國已所剩不多了,在我國就更是寥寥無幾。但是,在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他的哲學卻支配著我們的文學界。差不多所有思想開明的人都對他的哲學起了共鳴,根據我國政論家們不完備的闡述認識了它。少數習慣于閱讀德文哲學著作的人,還在自己的小組里講解了在當時俄國報刊對黑格爾哲學的闡述中所沒有談到的東西;人們如饑如渴地聽他們講解,好學的朋友們都十分尊敬他們。在黑格爾生前,由于他個人的威望,在他的門徒中間保持了思想方法的一致。但是即使在他生前,德國哲學中已有這樣的研究著作出現,在那些著作里,從他的基本思想出發(fā),竟得出為他所避而不談的結論,或者是他在極端需要時甚至加以譴責的結論。這些研究著作中,最重要的是匿名著作《論死與不死》(《Gedanken uber Tod und Unsterblichke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