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音樂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1866年出生于法國涅夫勒省的克拉姆西鎮(zhèn),他的父親是銀行小職員,母親在音樂上很有造詣,羅曼·羅蘭受母親熏陶,從小喜好音樂。15歲時隨父母遷居巴黎。1899年,羅曼·羅蘭于巴黎高等師范學校畢業(yè),其后考入羅馬法國考古學校讀研究生?;貒笤诎屠韪叩葞煼秾W校和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并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羅曼·羅蘭的早期創(chuàng)作以劇本為主,1897年至1903年,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圣路易》《群狼》《理性的勝利》等劇本。20世紀初,為了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羅曼·羅蘭轉而開始創(chuàng)作名人傳記,相繼出版了《貝多芬傳》(1903年)、《米開朗基羅傳》(1905年)、《托爾斯泰傳》(1911年)等。自1904年起,羅曼·羅蘭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作品是羅曼·羅蘭的代表作,也是他最重要的長篇小說。1913年,該作品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羅曼·羅蘭也因此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瑞典文學院不顧法國政府的阻撓,授予他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羅曼·羅蘭的創(chuàng)作又一次達到高潮,相繼發(fā)表了中篇小說《哥拉·布勒尼翁》(1919年)、反戰(zhàn)小說《格萊昂波》(1920年)和《皮埃爾和呂絲》(1920年),以及長篇小說《欣悅的靈魂》(又譯《母與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