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知道,本之不確,末之謬遠。做學問,尤其是譯注方面,選擇誰的作品、選擇該作品的哪一個版本,至關重要,因為不同時期的版本在流傳過程中會形成各自不同的面目。筆者所選擇的《文心雕龍》的版本是明代王惟儉的《文心雕龍訓故》本。選擇該版本,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該版本的收藏價值。王惟儉的《文心雕龍訓故》年代較早,存世較少。比王惟儉稍晚的清初杰出文人、官至刑部尚書的王士稹盡力搜尋,歷經二十年才訪得,可見其得來不易。該版本,被許多“文心學”專家稱為“《文心雕龍》版本中的珍品”。二是該版本的研究價值。王惟儉在明代顯赫的學人中,是數得著的領軍人物。他的《文心雕龍訓故》,是目前存世最早的《文心雕龍》注釋本。于其中,我們可以看到較古的《文心雕龍》傳本的原貌及其在流傳中形成的獨特風格,而這些,在“完整”??焙蟮陌姹局惺强床坏降?。三是該版本的普及價值。正因為該版本有其獨特面貌,加之存世極少,一般讀者難以見到原貌,所以更有必要循著王惟儉弘揚劉勰《文心雕龍》這一文化瑰寶的足跡,再將其傳播至廣大民眾?!段男牡颀堄柟省吩?,筆者已經委托出版社影??;還需要出版一本關于《文心雕龍》的通俗讀物,方能使其從專家、學者的殿堂引領至“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