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類學是由教育學和人類學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邊緣學科。國外教育人類學學科形成于20世紀中期,經過半個世紀的發(fā)展形成了以歐洲德國、奧地利等國為代表的哲學教育人類學和以美國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類學兩大流派。在文化教育人類學流派中,又可以劃分為主要由人類學家組成的教育人類學理論學派和以教育學家組成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論學派。歐洲哲學教育人類學學派主要注重于從人的本質、教育的本質、人接受教育的需要性和可能性出發(fā),從哲學的高度研究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以美國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類學中的教育人類學學派,繼承了英美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框架、概念與田野工作方法,并用其研究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多元文化教育理論學派則從英美文化人類學那里繼承了“文化相對論”的觀點,并將其與美國的土特產——美國社會民族理論相結合來研究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其最初目標是為了捍衛(wèi)以少數民族為代表的社會弱勢群體的利益,其長遠目標是想通過教育改革構建一個不分族群、社會階層、性別、年齡、身體與智力差異的、烏托邦似的國家與全球多元文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