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及軟件方法學軟件工程方法與實踐

軟件工程方法與實踐

軟件工程方法與實踐

定 價:¥32.00

作 者: 竇萬峰 等編著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高等院校計算機課程案例教程系列
標 簽: 軟件工程/開發(fā)項目管理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1267584 出版時間: 2009-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86 字數:  

內容簡介

  軟件工程學將計算機科學理論與現代工程方法論相結合,著重研究軟件過程模型、分析與設計方法、軟件工程開發(fā)與管理技術和工具,是指導軟件生產和管理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應用科學?!盾浖こ谭椒ㄅc實踐》分別從傳統(tǒng)的結構化開發(fā)范型和面向對象開發(fā)范型兩個方面,把軟件工程的概念和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當中,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與設計,更深入地理解軟件開發(fā)中各個階段的技術、方法和管理過程?!盾浖こ谭椒ㄅc實踐》包括軟件工程與過程、軟件需求分析與建模、軟件設計、軟件測試與維護和軟件工程管理五個部分,共16章,深入介紹了軟件開發(fā)“工程化”思想?!盾浖こ谭椒ㄅc實踐》適合作為高等院校軟件工程課程的教材,即適用于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也適用于其他非計算機專業(yè)從事軟件開發(fā)與應用及管理的專業(yè)學生和技術人員學習的教材。《軟件工程方法與實踐》還可以成為從事軟件開發(fā)人員必備的參考書?!盾浖こ谭椒ㄅc實踐》將軟件工程原理和實踐分析相結合,以案例項目為主線貫穿全書,介紹了軟件工程涉及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按照軟件工程階段要求建立系統(tǒng)模型,包括分析。設計、測試、管理等。在每個階段安排能夠體現該階段原理和思想的案例,全面介紹軟件工程的要點,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軟件工程的原理。方法和技術并充分認識開發(fā)過程和迭代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進一步了解企業(yè)軟件工程運用的規(guī)范和要求,為日后工作中出色完成項目任務和迭代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盾浖こ谭椒ㄅc實踐》特點·堅持基本理論適度,強調工程實踐和應用環(huán)節(jié),把軟件工程的概念和理論知識融入實踐之中?!ひ浴卑咐睘轵寗樱詫嵺`教學為基礎,提供5個典型案例支持,不同的案例介紹和分析層次充分體現技術的適用性和方法的實用性?!ぷ⒅亟虒W資源的配套,為任課教師配有電子教案?!づ涮捉滩摹盾浖こ虒嶒灲坛獭罚龑W生學習軟件生命周期各階段所用到的CASE工具,包括軟件文檔標準與規(guī)范。軟件分析與設計、軟件測試和軟件項目管理四個部分,共設計了15個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和專業(yè)技能。

作者簡介

暫缺《軟件工程方法與實踐》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 軟件工程與過程
第1章 概述2
1.1 軟件工程的基本概念2
1.1.1 軟件的角色和特性2
1.1.2 軟件演化3
1.1.3 軟件神化和危機4
1.1.4 軟件危機的解決途徑4
1.2 工程化思想5
1.2.1 工程化所涉及的范圍5
1.2.2 工程化管理思想5
1.3 軟件工程兩大范型5
1.4 軟件工程思想與基本原理6
1.4.1 軟件工程基本原理7
1.4.2 軟件工程思想7
1.5 軟件工程活動9
1.5.1 軟件開發(fā)活動9
1.5.2 軟件項目管理活動9
1.5.3 軟件過程改進活動10
1.6 小結10習題10
第2章 軟件過程11
2.1 軟件過程概述11
2.1.1 過程方法與工具11
2.1.2 軟件過程框架12
2.1.3 軟件過程模型12
2.2 軟件生命周期12
2.3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13
2.4 敏捷過程16
2.4.1 什么是敏捷過程17
2.4.2 極限編程18
2.4.3 自適應軟件開發(fā)20
2.4.4 動態(tài)系統(tǒng)開發(fā)21
2.4.5 特征驅動開發(fā)21
2.5 軟件工程實踐22
2.5.1 概念22
2.5.2 溝通實踐23
2.5.3 計劃實踐23
2.6 小結24習題24
第3章 軟件過程模型25
3.1 瀑布模型25
3.2 增量模型26
3.2.1 增量構造模型27
3.2.2 演化提交模型27
3.3 螺旋模型27
3.4 協(xié)同開發(fā)模型28
3.5 面向對象過程模型29
3.5.1 面向對象概念29
3.5.2 統(tǒng)一過程模型30
3.5.3 組件集成模型33
3.6 面向方面的軟件開發(fā)34
3.7 小結36習題36第4章 案例研究37
4.1 案例研究中涵蓋的內容37
4.2 案例1:出卷系統(tǒng)37
4.3 案例2:短信系統(tǒng)37
4.4 案例3:POS機系統(tǒng)38
4.5 案例4:ATM機系統(tǒng)38
4.6 案例5:圖書館系統(tǒng)38
4.7 小結38習題38
第二部分 軟件需求分析與建模
第5章 軟件需求分析過程40
5.1 什么是軟件需求40
5.1.1 功能需求40
5.1.2 非功能需求40
5.1.3 領域需求41
5.2 需求分析過程43
5.2.1 初步溝通43
5.2.2 導出需求43
5.2.3 分析和精化44
5.2.4 可行性研究44
5.2.5 協(xié)商與溝通44
5.2.6 規(guī)格說明44
5.2.7 需求驗證46
5.2.8 需求變更管理46
5.3 啟動分析過程46
5.3.1 確認利益相關者46
5.3.2 識別視點47
5.3.3 協(xié)同工作47
5.3.4 首次提問47
5.4 非形式化需求分析技術47
5.4.1 會談47
5.4.2 調查表49
5.4.3 場景分析49
5.5 案例分析49
5.5.1 出卷系統(tǒng)49
5.5.2 POS機系統(tǒng)50
5.5.3 圖書館系統(tǒng)50
5.5.4 短信系統(tǒng)51
5.5.5 ATM機系統(tǒng)51
5.6 小結51習題52
第6章 結構化分析建模53
6.1 分析模型概述53
6.1.1 分析模型元素53
6.1.2 分析模式54
6.1.3 目標與原理54
6.2 結構化需求分析54
6.2.1 結構化分析方法55
6.2.2 結構化分析模型55
6.3 面向數據的建模方法56
6.3.1 實體56
6.3.2 屬性56
6.3.3 關系57
6.3.4 基數57
6.3.5 案例分析57
6.4 面向數據流的建模58
6.4.1 數據流圖58
6.4.2 數據字典60
6.4.3 狀態(tài)轉換圖61
6.4.4 加工邏輯的描述61
6.5 案例分析64
6.5.1 出卷系統(tǒng)64
6.5.2 圖書館系統(tǒng)66
6.5.3 POS機系統(tǒng)68
6.5.4 短信系統(tǒng)69
6.6 小結71習題71
第7章 面向對象分析73
7.1 面向對象建模73
7.1.1 面向對象模型73
7.1.2 統(tǒng)一建模語言(UML)75
7.2 用例建模76
7.2.1 編寫用例76
7.2.2 開發(fā)活動圖81
7.2.3 泳道圖82
7.3 建立領域模型82
7.3.1 識別分析類83
7.3.2 用例實現分析84
7.3.3 關聯與依賴86
7.3.4 識別屬性和操作86
7.4 行為建模87
7.4.1 系統(tǒng)順序圖87
7.4.2 操作契約88
7.4.3 順序圖與協(xié)作圖89
7.4.4 狀態(tài)圖90
7.5 案例分析90
7.5.1 POS機系統(tǒng)91
7.5.2 ATM機系統(tǒng)92
7.5.3 短信系統(tǒng)96
7.6 小結98習題98
第三部分 軟件設計與建模
第8章 軟件設計100
8.1 軟件設計概述100
8.1.1 軟件設計過程和設計質量100
8.1.2 概要設計說明書101
8.1.3 詳細設計說明書102
8.2 軟件模塊化設計103
8.2.1 軟件模塊化103
8.2.2 抽象104
8.2.3 體系結構104
8.2.4 信息隱蔽104
8.2.5 模塊獨立性105
8.2.6 逐步求精106
8.2.7 重構106
8.3 軟件結構106
8.3.1 軟件結構圖106
8.3.2 模塊化設計的優(yōu)化107
8.4 軟件系統(tǒng)結構模型108
8.4.1 系統(tǒng)構成模型108
8.4.2 系統(tǒng)控制模型110
8.5 體系結構模式111
8.6 小結111習題111
第9章 結構化設計方法..1 13
9.1 結構化設計方法概述113
9.1.1 概要設計113
9.1.2 詳細設計113
9.2 數據流類型114
9.2.1 變換型數據流114
9.2.2 事務型數據流114
9.2.3 混合型數據流114
9.3 數據流設計方法115
9.3.1 數據流映射步驟115
9.3.2 變換流設計115
9.3.3 事務流設計116
9.3.4 綜合分層的數據流設計117
9.4 面向數據的設計118
9.4.1 Jackson圖118
9.4.2 JSD方法設計步驟118
9.4.3 JSD舉例分析119
9.5 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121
9.5.1 基本概念121
9.5.2 結構化程序設計工具122
9.6 案例分析126
9.6.1 出卷系統(tǒng)126
9.6.2 圖書館系統(tǒng)129
9.7 小結131習題131
第10章 面向對象設計134
10.1 面向對象設計過程134
10.1.1 系統(tǒng)模型描述134
10.1.2 邏輯架構和包圖134
10.1.3 對象識別135
10.1.4 設計模型135
10.1.5 對象接口描述137
10.2 構件級設計137
10.2.1 構件類137
10.2.2 構件級設計步驟138
10.2.3 基于類的構件設計原則139
10.3 設計模式140
10.3.1 設計模式概述140
10.3.2 基于職責的設計140
10.4 面向對象詳細設計144
10.4.1 領域模型精化144
10.4.2 邏輯架構精化147
10.4.3 包設計149
10.4.4 精化的交互圖150
10.4.5 精化的類圖152
10.4.6 持久性設計154
10.4.7 部署圖與構件圖156
10.5 案例分析157
10.5.1 POS機系統(tǒng)157
10.5.2 短信系統(tǒng)158
10.5.3 ATM機系統(tǒng)159
10.6 小結163習題164
第11章 軟件實現165
11.1 編碼語言165
11.1.1 編碼語言的分類165
11.1.2 編碼語言特性165
11.1.3 面向對象語言的特點166
11.1.4 編碼語言的選擇167
11.2 編碼風格168
11.2.1 編碼的基本原則168
11.2.2 面向對象編碼原則169
11.3 人機界面設計171
11.3.1 人機界面分析和設計171
11.3.2 人機界面設計步驟173
11.3.3 人機界面設計指南174
11.4 案例分析175
11.4.1 POS機系統(tǒng)175
11.4.2 短信系統(tǒng)177
11.4.3 出卷系統(tǒng)191
11.5 小結194習題194
第四部分 軟件測試與維護
第12章 軟件測試196
12.1 軟件測試的任務196
12.1.1 驗證與確認196
12.1.2 軟件測試的組織形式197
12.1.3 軟件測試的目的與原則197
12.1.4 完成標準199
12.2 軟件測試過程模型200
12.2.1 V模型200
12.2.2 W模型200
12.2.3 H模型201
12.3 軟件測試策略201
12.3.1 單元測試202
12.3.2 集成測試204
12.3.3 確認測試205
12.3.4 系統(tǒng)測試205
12.4 測試用例設計205
12.4.1 測試用例設計的目的205
12.4.2 測試用例設計的方法和描述206
12.4.3 測試用例設計的重要性和影響因素206
12.4.4 編寫測試用例時的注意事項206
12.5 黑盒技術207
12.5.1 等價類劃分法207
12.5.2 邊界值分析法208
12.5.3 錯誤推測法209
12.5.4 因果圖法209
12.6 白盒技術211
12.6.1 邏輯覆蓋法212
12.6.2 基本路徑測試法214
12.6.3 循環(huán)測試法218
12.7 集成測試技術219
12.7.1 集成策略219
12.7.2 接口測試221
12.8 自動測試工具221
12.9 調試222
12.9.1 調試過程222
12.9.2 調試策略223
12.1 0案例分析224
12.1 1小結229習題230
第13章 軟件維護231
13.1 軟件維護概述231
13.1.1 軟件維護的任務231
13.1.2 軟件維護的特點231
13.1.3 軟件可維護性232
13.2 軟件維護類型232
13.2.1 糾錯性維護232
13.2.2 完善性維護233
13.2.3 適應性維護233
13.2.4 預防性維護233
13.3 軟件維護技術與過程233
13.3.1 面向維護的技術234
13.3.2 維護支援技術234
13.3.3 軟件維護過程234
13.4 非結構化維護和結構化維護236
13.5 提高可維護性236
13.6 面向對象的軟件維護238
13.7 小結238習題238
第五部分 軟件工程管理
第14章 軟件項目管理240
14.1 項目管理概述240
14.2 軟件項目管理范圍241
14.2.1 人員241
14.2.2 項目和過程242
14.2.3 軟件度量243
14.2.4 軟件項目管理計劃文檔244
14.3 軟件團隊組織范式246
14.3.1 民主分權式246
14.3.2 控制集權式247
14.3.3 控制分權式248
14.3.4 敏捷團隊248
14.4 項目組織原則249
14.5 軟件過程管理249
14.5.1 軟件過程度量249
14.5.2 軟件過程改進250
14.5.3 項目度量25114.6 風險管理251
14.6.1 風險識別252
14.6.2 風險預測252
14.6.3 風險管理252
14.7 軟件配置管理253
14.7.1 SCM基本概念253
14.7.2 SCM過程254
14.7.3 SCM中心存儲庫255
14.8 小結256習題256
第15章 軟件項目估算257
15.1 概述257
15.1.1 項目計劃與范圍257
15.1.2 項目資源257
15.2 軟件規(guī)模度量258
15.2.1 面向規(guī)模的度量258
15.2.2 面向對象的度量260
15.3 軟件成本估算的分解技術260
15.3.1 基于問題分解的估算260
15.3.2 基于過程分解的估算262
15.4 經驗估算模型263
15.4.1 專家類比推斷263
15.4.2 由底向上估算方法263
15.4.3 構造性成本模型264
15.5 成本估算管理266
15.6 案例分析266
15.6.1 短信系統(tǒng)266
15.6.2 POS機系統(tǒng)267
15.7 小結268習題269
第16章 軟件項目計劃與管理270
16.1 軟件質量管理270
16.1.1 質量概念270
16.1.2 軟件質量保證271
16.1.3 軟件質量度量272
16.1.4 軟件復審275
16.1.5 軟件質量認證標準276
16.2 項目計劃278
16.2.1 項目進度安排278
16.2.2 進度安排方法279
16.2.3 項目進度的跟蹤管理281
16.3 軟件項目管理工具281
16.4 小結286習題287
參考文獻2 88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