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費多洛夫斯基(1950-),1950年生于莫斯科。精通英語、法語、阿拉伯語。1977年進蘇聯(lián)駐巴黎大使館工作,全面接觸法國文化。后回莫斯科進外交部,蘇聯(lián)改革時期任外交顧問。后遷居巴黎,1995年加入法國圖籍。法國媒體經常向他咨詢俄羅斯政治與歷史方面的知識,現(xiàn)今為法國書籍沙龍聯(lián)臺會的名譽主席。1992年開始用法語進行創(chuàng)作。第一部小說作品《兩姐妹》(1997)得“,小說家獎”。主要作品有三部曲《圣彼得堡的故攀》(2003,歐洲獎),《克里姆林宮的故事》(2004,路易·鮑威爾斯獎)、《俄羅斯的故事》(2003~2004)、《俄羅斯芭蕾秘史》(2002,法語作家獎)。《巴黎與圣彼得堡三百年羅曼史》于2005年問世,為其在法國出版的第十八部作品。馬振騁,生于上海南京大學外語系法國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先后在北京輕工業(yè)學院、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任教教學之余,退休之后.曾翻譯了《人的大地》(1981)、《小王子》(1991)(圣埃克蘇佩里)、《人都是要死的》(1985)(波伏瓦)、《賀拉斯》(1990)(高乃依)、《瑞典火柴》(1994)(薩巴蒂埃)、《大酒店》(1999)(克洛德西蒙)、《如歌的行板》《毀滅,她說》(1999)(杜拉斯)、《羅蘭之歌》《田園交響曲》(1999)(紀德)、《慢》(2003)(昆德拉)、《要塞》(2003)(圣??颂K佩里)、《斯科塔的太陽》(2005)(洛朗·戈代)、《雷蒙·塞邦贊》(2006)(蒙田)、《嫁給風的女孩》(2008)(莉蓮安·古戎)《自由派作家們》(2008)(弗朗克)、《蒙田隨筆全集》(2009)等多部作品、散文集有《巴黎·人比香水神秘》.《鏡子中的洛可可》、《我眼里殘缺的法蘭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