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拈花(總序)
自序
第一部分 本體口語言口觀念
視聽媒介的紀錄本性及其基本社會功能
影像作為語言:象征與隱喻
主流電影批評的誤區(qū):文學式電影批評
商業(yè)文化中的經典好萊塢——從《泰坦尼克號》談起
電視使人被動嗎?——兼論電視社會學研究中的科學觀念和方法
電影電視中視覺運動的意義
紀錄片前期創(chuàng)作(拍攝)的真實性問題
紀錄片中的解說詞
紀錄片中的視點與視點策略
論云南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民族性問題——兼論電視與民族性的關系
思維·媒介·電影·直覺
電視真實與同期聲
有關紀錄片觀念的幾個問題
時間·藝術·電影
紀錄片的精神:用視聽語言進行反思和質疑
第二部分 評論口分析口總結
寫實的外觀,詩的內涵——談《悲情城市》
跳舞去!——關于電影《我們跳舞好嗎?》
我看《秋菊》
《情書》:回到過去
科學童話講述的社會問題劇——影片《大氣層消失》觀后
和王朔侃侃《愛你沒商量》
電視對文學的勝利
更改觀念:走向真正的電視——昆明市首屆“茶花獎”電視評獎印象及思考
多一點感性和相信,少一點理性和概念——昆明市2005年“茶花獎”電視評獎印象及思考
電影會死亡嗎?
漫談音樂電視
羅丹說:要樸素、率真
電視新聞采訪:請不要口型錯位
電視劇《馬幫故事》的立意
創(chuàng)作后的“創(chuàng)作”——專題片《十九歲》的創(chuàng)作體會
無解說的解說——關于《校園暢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