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下水文學基礎知識
1.1 地下水含義簡釋
1.1.1 潛水
1.1.2 承壓水
1.1.3 土壤水
1.2 地下水文學研究對象
1.3 地下水運動基本規(guī)律
1.4 非飽和帶土壤水的運動
1.4.1 非飽和帶的進一步說明
1.4.2 土壤水分特性曲線
1.4.3 土壤水運動的基本方程
1.4.4 垂直水流的非穩(wěn)定流方程
2 地下水計算參數(shù)
2.1 給水度
2.1.1 給水度的幾個主要概念
2.1.2 測定方法
2.1.3 實例分析
2.1.4 五道溝地區(qū)μ值綜合比較
2.1.5 各種巖土給水度的參考值
2.2 降雨入滲補給系數(shù)
2.2.1 計算Pr的常用方法
2.2.2 降雨人滲補給系數(shù)的計算
2.2.3 實例分析
2.2.4 各種巖性的降雨入滲補給系數(shù)
2.3 潛水蒸發(fā)系數(shù)
2.3.1 常用方法
2.3.2 實例分析
2.3.3 不同區(qū)域的潛水蒸發(fā)系數(shù)
2.4 灌溉入滲補給系數(shù)
2.4.1 黏性土的灌溉入滲補給系數(shù)
2.4.2 砂性土的灌溉入滲補給系數(shù)
2.4.3 各種巖性的灌溉入滲補給系數(shù)
2.5 河渠滲漏補給系數(shù)及渠系有效利用系數(shù)
2.5.1 自由滲漏時的計算方法
2.5.2 頂托滲漏時的計算方法
2.5.3 渠系有效利用系數(shù)
2.6 滲透系數(shù)與導水系數(shù)
2.6.1 滲透系數(shù)
2.6.2 導水系數(shù)
2.7 作物對降雨的有效利用系數(shù)和對地下水的利用系數(shù)
2.7.1 作物對降雨的有效利用系數(shù)
2.7.2 作物對地下水的利用系數(shù)
2.8 抽水試驗法測定系數(shù)
2.8.1 穩(wěn)定流抽水試驗法
2.8.2 非穩(wěn)定流抽水試驗——泰斯法
2.8.3 非穩(wěn)定流抽水試驗——雅各布法
2.8.4 非穩(wěn)定流抽水試驗——布爾頓法
2.8.5 抽水試驗法的應用條件與參數(shù)測定和改進
2.9 參數(shù)測定應注意的問題
2.10 注記
3 平原淺層地下水資源數(shù)量評價
3.1 地下水補給量計算
3.1.1 降水入滲補給量
3.1.2 河渠湖庫滲漏補給量
3.1.3 山前與區(qū)外側向補給量
3.1.4 渠灌田間入滲補給量
3.1.5 灌溉入滲補給量
3.1.6 越流補給量
3.2 地下水排泄量計算
3.2.1 潛水蒸發(fā)量
3.2.2 其他排泄量
3.3 地下水資源量和水資源總量
3.3.1 地下水資源量
3.3.2 水資源總量
3.4 地下水可開采量計算
3.4.1 地下水可開采量概述
3.4.2 地下水可開采量的幾種計算方法
3.4.3 多年調節(jié)計算法
3.4.4 可開采系數(shù)的綜合分析
4 平原區(qū)深層地下水和山丘區(qū)地下水資源評價簡介
4.1 平原區(qū)深層地下水資源評價
4.2 山丘區(qū)地下水資源評價
5 地下水資源質量評價
5.1 地下水的主要性質
5.2 地下水質量分類
5.2.1 地下水質量分類概述
5.2.2 地下水質量分類指標
5.3 地下水質量評價方法
5.3.1 地下水質量單項組分評價
5.3.2 地下水質量綜合評價
5.4 幾類水質標準綜述
5.5 地下水質量趨勢變化分析
5.5.1 簡單計算法
5.5.2 回歸分析法——手算法
5.5.3 回歸分析法——采用Excel計算
附錄A 深層地下水資源的分類屬性與分析評價
附錄B 水文頻率計算
附錄C r分布離均系數(shù)φ值表
附錄D r分布模比系數(shù)K值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