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紀錄這一時代的最原始材料。從晉朝到唐宋,民間關于三國的傳說就一直沒有中斷過,以各種形式不停歇地上演著、評說著劉備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無不喜歡,流傳極廣。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羅貫中以正史為框架,在十分豐富的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了《三國演義》這部不朽的巨著?!度龂萘x》描寫了從漢靈帝到晉武帝之間共一百多年的歷史,用宏闊有致的筆觸勾畫出魏、蜀、吳三國互相征戰(zhàn)爭雄、興衰存亡的歷史過程。書中給讀者印象最深刻的貫徹全書每一個角落的觀念,就是“擁劉反曹”。羅貫中堅持以蜀漢的劉備為正統(tǒng),通過歷史真實和藝術虛構的合理處理,把它空前地強化了,讓小說深入人心。第一部長篇小說,第一部章回小說,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齻€“第一”,讓《三國演義》在中國小說發(fā)展史上享有殊榮。《三國演義》寫成于元末明初,直到明代中期才被大量的刻印,廣為流傳。期間版本繁多,到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對《三國志通俗演義》進行了全面的加工潤色,并作了精彩的評點。毛評本既是《三國志》的修改本,又是《三國志》的評點本,由此擁有了兩個功能,成為清代最流行、最熱門、最受讀者歡迎的版本。以后出版的《三國演義》,大多是以這個版本為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