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文物精華(館藏版)(精)》收錄玉石、陶瓷、青銅、漆木、金銀器及書畫等文物近三百件,其中北宋紙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宋木雕人物供桌、宋金藕蓮花簪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精品,比較全面地展現(xiàn)了江陰地區(qū)的文化面貌和藝術特色。 江陰簡稱澄,古稱暨陽,見諸文字記載的歷史有兩千五百多年。南朝梁紹泰元年(555年)廢縣置,建治君山之麓,因地處長江之南,遂稱江陰郡,為“江陰”名稱之始。江陰地處江尾海頭,宋《太平寰宇記》稱之為“三吳襟帶之邦,百越舟車之會”,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江陰境內遺存豐富,文物眾多。高城墩新石器時代遺址被全國考古專家認定為是良渚文化在江南地區(qū)的另一個中心,列入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佘城古城遺址則譽為青銅時代長江下游第一城;正在搶救性發(fā)掘的祈頭山文化遺址為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馬家浜文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