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1 問題的提出
1.2 文獻回顧
1.2.1 勞動過程研究
1.2.2 社會學視野中的服務業(yè)研究
1.2.3 女性農民工研究
1.3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1.3.1 方法的選擇
1.3.2 和記酒樓
1.4 全書主旨與篇章結構
第2章 “和記”生產政體的形成
2.1 從“女性年齡感”到“性別化年齡”
2.2 國家的力量:發(fā)展餐飲業(yè)與勞動者的制度性身份
2.2.1 最佳旅游城市和成都美食
2.2.2 農民工的制度性身份
2.3 市場的力量:服務的競爭
2.3.1 性別消費:感覺的消費
2.3.2 勞動力市場狀況:“性別化年齡”與競爭力
2.4 勞動力再生產:“姐妹分化”的根源
2.4.1 勞動力的省內流動
2.4.2 “性別化年齡”與勞動力再生產的分裂
2.5 “性別化年齡”與勞動分工
2.6 小結:“性別化年齡”與生產政體的分化
第3章 軟硬兼施的分化控制
3.1 簡單控制與復雜控制
3.2 直接管理
3.2.1 身體控制:去性別化與性化的身體
3.2.2 空間控制:幕后與臺前
3.2.3 精神控制:去技術化與情感勞動
3.2.4 規(guī)訓越界與自我馴化
3.3 懷柔策略
3.3.1 內部勞動力市場
3.3.2 內部溝通機制
3.3.3 工會的作用
3.4 小結:分而治之的工場治理術
第4章 形式多樣的日常反應
4.1 抗爭,還是表達?
4.1.1 抗爭的分類
4.1.2 對剝奪的感受
4.1.3 隱蔽的“防御性表達”
4.2 缺乏集體抗爭的工場
4.3 日常的個體表達
4.3.1 拒簽合同:不約而同的集體表達
4.3.2 粗話與黃話:個體宣泄的口頭表達
4.3.3 更衣室的集體狂歡:空間的表達
4.4 分化的策略性反應
4.4.1 大姐的反應形式:城市過客的處事之道
4.4.2 小妹的反應形式:新市民夢想的建構
4.5 小結:分化的日常表達
第5章分裂的認同
5.1 含義復雜的工作
5.1.1 工作與自信
5.1.2 保護性炫耀
5.1.3 工作的階段性意義
5.2 與顧客矛盾含混的認同
5.2.1 選擇性認同
5.2.2 回避女性顧客
5.2.3 與顧客的負面互動
5.3 分裂的姐妹認同
5.3.1 生產政體間的認同分裂:大姐與小妹之間
5.3.2 生產政體內的認同分裂
5.3.3 縱向的認同分裂
5.4 小結:勞動與分裂的認同
第6章總結:年齡的社會性別建構
6.1 性別之間:男性員工的角色
6.1.1 男性的技術壟斷
6.1.2 男服務員的補充性角色
6.2 年齡之間:群體劃分的連貫性
6.3 建構過程:實施主體的常識性行為
6.4 擴展的層面:性別視角下的中國服務業(yè)生產政體研究
6.5 結語:作為起點的結束
參考文獻
后記